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电视购物是馅饼还是陷阱?工商部门带您一看究竟
2011-09-22 15:50:44 来源:三明日报

  BCP中国商务信用平台讯 “现在拨打抢购电话,只要499元,我们还送你2G超大内存卡,一块电池,一个充电器。这些东西统统都是送给你的。”“不用刻意减肥,每晚只要戴着它入睡,就能够轻松减去脂肪,只要拿起电话,你马上就能看到奇迹的发生。”……打开电视,市民们常会被频道里语气夸张情绪激昂的主持人吓倒,尽管很多人选择在第一时间换台,但还是有不少人经不住广告“超低价”的诱惑,冲动地打电话下订单。

  作为一种新兴消费方式,电视购物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但许多不规范行为也随之出现。记者日前从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由于消费者无法直接面对产品和经营者,难以了解产品和服务的真实信息,使得电视购物的消费纠纷日趋增多。产品质量、功能与广告宣传不一致,售后服务难保障等问题屡屡出现,让人不由得心生警惕:电视购物还有多少陷阱?虚假宣传骗你没商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商家在电视宣传中,夸大商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有些电视购物商品是“三无”产品,却冒充名牌商品。

  2009年2月,泰宁城关的林先生通过电视购物从外地一家公司购买一台电脑,货物到达后通过邮政代收货款的方式支付了电脑款2000元,拆包后发现商家寄来的是手机而不是电脑。“这破手机能值多少钱,这商家太不讲信誉了。”林先生无奈之下只好请求12315帮助调解。

  2009年6月,尤溪西滨的张女士通过电视购物节目订购了一套价格699元的某品牌瘦身内衣。据该电视购物广告宣称,穿上瘦身内衣后,往里面塞一个鸡蛋也没有被束缚的感觉,弹性极好。而当张女士接到货物付了款使用之后才发现,这套内衣不但没有什么弹性,而且做工粗糙,标识也不清楚,她立即打电话向这家电视购物公司联系,而对方却以产品已使用为由拒绝退换。

  2009年8月中旬,明溪县的余先生通过电视购物订购了一台所谓价格1980元的限量版黄金手机。货到付款后余先生发现,买回来的手机不仅颜色、质量都不像电视上所说的那样完美,而且听筒声音太小,还有大量杂音,他急忙拨打客服电话询问,接线员记录相关情况后,通知他等电话。心急之下,又打电话咨询了12315,由于手中的发票是外地某公司开具的,工商人员建议他向购买地所在的12315投诉。维权成本高过程长

  据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12月份以来,我市电视直销和邮购的申诉、咨询占了服务类申诉的最大比例,主要集中在手机、数码产品等方面。

  据12315指挥中心副主任郑冬泉介绍,许多电视购物的产品不仅以次充好,维权路径也往往是死胡同。电视直销多采用送货或者邮寄方式交付,一旦发生问题,更换、退货便失去了主动权。当消费者求助于工商部门维权时,工商部门却遇到难题,大多数投诉的产品其经销商和生产商均不在福建境内,许多产品甚至没有标注产地及联系方式,消费者如果想解决异地购物纠纷则投诉成本更大,往往得不偿失。相对普通商品购物,电视购物的维权呈现出过程长、解决慢、成本高等维权难问题。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电视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零售营销方式,并非洪水猛兽,电视台承接广告本身也没有什么过错,问题是如何保证广告内容真实可信,如何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加强电视购物广告准入监管,加强节目审查把关。消费者谨防“陷阱”

  既然多数是陷阱,为何还是有消费者频频掉进陷阱?工商部门指出,电视购物监管难,维权也难。电视购物商家实际营业地点不确定,有的公司甚至躲藏在民房里,日常交易及台账难以查询到,根本无法监管,消费者往往被华丽的广告词“忽悠”而掉进“免费午餐”的陷阱。

  BCP信用投诉中心提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优惠越多,利益背后的陷阱越大。为此。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网络、电视购物过程中,注意选择信誉较好的商家,不要被产品广告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对商品要进行了解、比较,并考虑存在的风险,切忌贪图便宜而盲目冲动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者,通过电视购物节目订购商品时,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轻信广告中绝对化的宣传语言,对所购商品的市场行情要有常识性了解,不要贪图便宜。同时,要索取购货凭证,如发票、三包卡、服务卡、保修证及产品质量鉴定证书等,以便产生纠纷后有据可查,合理投诉。尽量避免先付款后收货的方式,在收到货物后一定要先拆开包装物,仔细检查所购商品是否是原先所订购的商品,确定无瑕疵、非伪劣后再付款,并注意保留好相关凭证,出现问题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