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警示:培训“充电”小心落陷阱 报名5个月不见开班
2011-09-27 15:47:13 来源:中国市场秩序网

  BCP中国商务信用平台讯 在深圳,想要跟上节奏,“充电”读书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种类繁多的培训学校,花样层出的培训项目,其中却暗藏着种种消费陷阱——拖延开班、课时缩水、课程减量、交费后概不退还。市消委会统计显示,去年受理各类非学历教育类培训投诉69宗,成为消费投诉的新热点。如何避免上当受骗,选择一家放心的培训机构?本报记者在今年“3·15”来临之际,详细调查教育培训市场,并请专业人士进行点评。

  案例:报名5个月不见开班

  去年10月3日,学生家长张女士在南山蛇口培训中心看到华南阶梯快乐儿童英语培训搞宣传,花了5980元为孩子买了套教材。此外,她还交了2880元学费,计划安排48课时。培训机构当时承诺三个月内开课,可转眼五个多月过去了却迟迟未开,直到上个月,对方才明确告知,称生员不够蛇口这边难以开班,建议小孩到华侨城或罗湖培训点去上课。

  张女士对此非常气愤。因交通不便,张女士后来决定退学并要求对方退钱,但被拒绝。直到上周五,张女士找过多家维权单位后,对方一位刘姓负责人才同意退费,但只退了8050元,一节课没上竟扣除了800多元,对方解释是书本折旧费。

  昨日下午记者就此事联系到负责人刘女士,她否认收了钱却迟迟不开班的说法,“我们有开班,只不过在华侨城,是客户自己觉得太远不愿意去”。对于报名时的承诺她也予以否认,“蛇口这边开办的是小班,而她的孩子报的是中班,中班教学点在华侨城,这一点早在报名时就跟对方说清楚了。”但家长张女士表示否认,“听孩子讲,上当受骗的还不止他一人,光他们班上就有两个,其中一个还交了200多元的定位费,直到现在也没退。”

  案例:开班后频繁调换老师

  记者了解到,关于教育培训的投诉案例还表现在:报了名也开了课,但发现服务质量跟不上、培训内容“货不对版”以及频繁更换老师。

  上个月,市民李先生花了1530元在南山报名参加了一个电工培训班,可不足半个月班上就换了两个老师,他质疑频繁换老师教学质量是否跟得上,于是向培训机构提出退学,并要求退回其报名费,但遭到拒绝。虽然他也找过消委会维权,但几经调解也未成功。

  作为受骗者之一,从事外贸工作的戴小姐对此也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去年为了考电脑中级证书,她在网上找了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培训学校,结果发现学的东西跟当初咨询时承诺的相差甚远,课时都没上满,连教科书都没有。她建议大家不要相信任何广告和所谓的咨询师,不要去学校问老师,老师有时候为了利益说的话也不可信,最有效的办法是亲自试听真实的课堂,亲自跟正在学的学员交流。

  业内说法:管理松导致门槛低

  市消委会统计显示,去年受理各类非学历教育类培训投诉69宗,成为消费投诉的新热点。南山区环球数码培训机构市场部总监许一帆对此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利益至上!更多的培训机构将教育当做一门生意。”

  许一帆自爆培训业“潜规则”,称99%的培训机构,宣传的都是虚假广告。所谓的“名师授课”,所谓的“学员毕业后,100%就业率”,这些数据有没有确实的证据无从查证。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工商、教育、税务等职能部门对培训机构的审核相对宽松,该行业的入门门槛低,才令培训市场一团混乱。他进一步揭露,打出“名师授课”的,“名师”要么不来,要么1年只授课几次;而培训机构学员的就业率最多维持在20%-30%;部分培训机构不开正规发票,也令学员日后维权难。

  在调解此类纠纷的过程中,市消委会宣传部部长熊汉东也感触颇多,“处理教育培训类的投诉很难,一宗投诉往往要反复多次协商、调解,都不一定能妥善解决。”分析原因,他认为,主要是找不到能对号入座的管理规定。

  维权贴士

  学员应尽量选择办学时间长、声誉好的学校,以免误入短期培训陷阱;与其听别人夸夸其谈,不如自己亲自去学校看看;掏钱时,先仔细看完协议条款再签字,最好能将相关内容写进去,比如:教材费、培训费、上门辅导费、是否有外交等等。对于要求一次性购买2年以上教材的培训机构,要特别慎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