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高企、房费难降的暑期游旺季基本接近尾声,而初秋和十一前后的旅游旺季又如约而至。旅游旺季让人难忘的不仅仅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优美风光,更催生出了一些新的出游陷阱,让人防不胜防,这里略举一二提醒消费者。
陷阱一
临时加餐多宰人
在一家民办小学做老师的许小姐暑假里和同事一起报团参加了去内蒙古的旅行团。途中随行导游的“好心”却给大家带来了更多受骗的感觉。
原来,导游在车上就貌似随意地跟大家聊起“团餐可能一般般,希望大家有个心理准备”的话题,团友们一听,自然希望吃得好一点。这时候导游就推荐给大家一个“心水”的地方,团友们欣然前往,却没想到吃的也非常一般,而且餐后大家AA制的餐费也比较离谱。
防范贴士:“团餐”未必全部不好,实际上,不同的旅行团队团餐的标准也不同,最好在出发前跟旅行社确认。而旅行路上临时增加的团餐,就很可能是导游玩的花样了,如果一定想要临时增加,最好自己来选择。
陷阱二
模糊字眼藏猫腻
暑期游中,很多游客发现自己实际享受的吃住标准与签合同时不一致,向旅行社投诉时却发现,原来自己受了模糊字眼的蒙骗。比如合同中写明“包餐”,餐标却未写明,结果是两菜一汤的盒饭。有的写的是入住“准五星”酒店,可是实际住的酒店浴室连吹风机都没有。事实上,暑期很多类似一日游或网上购买的旅游产品,旅行社和游客所签的合同并不规范。而很多出境游线路中也暗藏着差距更大的“模糊字眼”。在出团说明上,旅行社只会说明全程住宿是三星级还是四星级,但没有说明住在哪里。而到了欧洲,导游往往会带游客住在较为便宜的郊区。
防范贴士:无论是常规的长途、短途旅游,还是网购旅游,游客都要和旅行社签署纸质的旅游合同,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签约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索取正规的旅游发票。对旅游行程中交通、住宿、餐饮服务和游览项目、购物次数等进行明确约定,拒绝合同中出现“准×星级”、“×星级或同级”等模糊用语。更不要听信“上车签约”、“上车付款”或“只开收据”之类的说法。
陷阱三
自费项目何其多
暑期,出境游十分火爆。可是很多游客发现,一些旅行团的团费看似很低,到了地方后却还有各种自费项目,都参加下来的话,在团费基础上又多花了两三成。“很多著名的景点都是额外收费的,来了一趟也不能不去啊。”刚刚参加法意瑞深度旅游团归来的李先生算了一笔账:在国内缴纳了18888元人民币的团费后,到了当地各种自费项目又多交了近500欧元。
防范贴士:由于当地的消费水平,出境游,尤其是欧洲游的价格不会太低。很多游客在报团的时候更在意哪家旅行社的报价低,却没有仔细比较游览内容。基于游客这样的心理,旅行社把很多景点列为自费项目,这样团费就显得更有竞争力了。但其实游客实际上并没有省到钱,而且给了导游很多赚取差价的机会。在欧洲有资质的中文导游不多,人工费也很贵,因此有些地接旅行社会请当地的留学生来兼职,节省导游服务费。如果游客可以不需要中文服务,建议去到景点自己去现场买票,往往比导游的报价便宜不少。
陷阱四
网购机票易受骗
近日,国家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发布了游客遭遇网购机票陷阱的案例。张先生计划去旅游,在网上买完机票后,接到一个自称是订票中心客服人员的电话,告知张先生购买的机票因未缴纳保证金被冻结,而解冻则需要450元的保证金。因为对方所说航班时间与张先生本应搭乘的航班时间有明显出入,张先生才避免了上当受骗。
刘女士也在网上购买了两张特价机票,在即将完成网银交易时,网页显示“网络速度慢,付款未完成,请再付一次”,刘女士先后三次通过网银转账,多付了2700多元。随后刘女士联系客服,对方告之需到ATM机上操作,结果又被转走了一笔钱。
防范贴士:国家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机票不存在缴纳保证金、通过柜员机操作的情况,如遇要求缴纳保证金、ATM机转账的购票方式,旅游者需警惕。此外,正规的网站下方都会有ICP备案的信息,合法的代理商都会有CATA(民航运输协会)的认证资质。而山寨网站质量、标识制作粗糙,公司的地址、简介等信息不详或页面无法打开,提供的机票预订电话大多是400字头的号码,而不留座机号码,消费者需慎重选择购票网站。
- 面对差评师 淘宝怎么办? 2012/06/25
- 电商促销大战升级 谁疲惫了谁? 2012/06/25
- 618电商大战:行业迷茫 市场光明 2012/06/25
- 外资电商巨头线上业务搁浅 超市触网遇阻力 2012/06/25
- 电商促销3天堪比百货忙1年 实体商超顾客流失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