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P中国商务信用平台 如今,餐饮网上团购在我市方兴未艾。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让不少人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平日里价格不菲的美味,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的追捧。但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有人产生了探究的兴趣:餐饮团购究竟能实惠到什么程度?团购网站又如何盈利呢?在“放血”优惠的背后,商家又打着怎样的小算盘?下面我们就探访一下餐饮团购背后的利益链。
工商部门:餐饮团购渐火 消费纠纷频出
市工商局专业分局网络监管大队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前后,一些新生团购网站或品牌团购网站的办事机构陆续登陆我市。高峰时期,一个月内曾出现过10多家。
这位负责人说,餐饮团购的主要形式为团购电子券,消费者向网站付款后,会收到团购网站发来的包含电子消费券及密码的短信,消费者凭券号和密码可到餐馆实地消费。电子消费券的有效期多为1个月。
通过餐饮团购,消费者以低廉价格获得了餐饮服务;商家通过团购网站获得广告宣传效果和消费者支付的服务报酬;团购网站则除了在商品的货款中扣除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外,还能在消费者团购消费尚未完成前的时间里,获取较大资金流产生的收益。
然而在运转过程中,这一模式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今年6月前后,已有两家团购网站因经营质量不高而撤离我市。据市工商局专业分局网络监管大队工作人员介绍,尽管一部分网站在工商部门备案登记,但仍有不少网站总部设在外地,本地监管部门一时难以掌握其经营状况。从今年市工商部门接受的涉及餐饮团购投诉来看,团购产业链条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中游的餐饮店和下游的消费者,网站运营方的风险很小。
因为,餐饮团购普遍采用“底价加价式”的营销模式,即商家给出底价,网站根据底价向上增加自己的利润。所以,不管是饭店方还是消费者,钱最终全部汇集到网站“口袋”里,网站的利益优先得到了保障。
餐馆老板:网站“渔利”在先 餐馆也有“对策”
对于记者体验结果,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意外”。一些曾参与团购的餐饮店老板向我们讲述餐饮团购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一位餐馆老板说,为了与餐饮店实现合作壮大自身品牌声誉,团购网站会招募大量上门“求合作”的销售人员。通常,这些销售人员会选择那些生意比较冷淡的餐馆作为“合作对象”。
在向餐馆老板推销自己品牌后,这些推销人员会要求店方先期交纳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合作保证金,这笔资金将一直存放在网站商家手中直至合作结束,而保证金所产生的利息归网站所有。
合作期间,推销人员会根据饭店推荐的特色菜品展开砍价,而后低价营销,往往商家的最终底价只够成本。
每次通过网络推销出的饭菜,餐饮店还要按照一定比例扣除“宣传费”交给网站,虽然每次在3元至5元,可一旦团购数量较大,这也是笔不小的支出。每笔团购产生的费用不会短期内就返还给餐饮店,而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周转期。因此,参与团购合作的餐饮店要额外增加一笔流动资金做专项周转。此类情况便造成一些饭店不得不间接在饭菜质量上“缩水”,或不提供发票。
为了照顾店方生意,一些团购网站还会通过虚高饭菜价格、虚构交易量等手法来招揽人气。与此同时,饭店为了获取利润会有意针对团购网站推出一些饭菜,而这些饭菜的菜单价格明显偏高,进店的消费者通常不会点选。而这些饭菜的团购价格便宜,给进店的团购消费者带来一种“确实很实惠”的错觉。
专家建议:掌握一定技巧 谨慎团购餐饮
据高新工商分局科技园工商所负责人介绍,对于团购网站等经营性网站产生的消费纠纷,他们也感到十分棘手。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全国不少地市级工商部门缺乏适合本地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经营性网站交易监管细则,二是消费者对团购存在的潜在风险不能提前预知。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团购餐饮消费存在菜品质量跟网站宣传图片不符、服务和饭菜质量“缩水”、团购券“过期作废不退款”、消费时限将到、消费者多次预约消费不成而饭店拒绝退费等主要情况。
- 面对差评师 淘宝怎么办? 2012/06/25
- 电商促销大战升级 谁疲惫了谁? 2012/06/25
- 618电商大战:行业迷茫 市场光明 2012/06/25
- 外资电商巨头线上业务搁浅 超市触网遇阻力 2012/06/25
- 电商促销3天堪比百货忙1年 实体商超顾客流失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