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不合格童装暗藏的七大安全隐患
2012-07-03 15:37:47 来源:BCP中国商务信用平台
目前国内的童装行业比较混乱,整体层次不高,低价产品大量充斥,一些企业迫于成本压力,选取不合格原材料,生产工艺不够规范环保,导致最后产品环保指数不过关。

目前国内的童装行业比较混乱,整体层次不高,低价产品大量充斥,一些企业迫于成本压力,选取不合格原材料,生产工艺不够规范环保,导致最后产品环保指数不过关。童装的目标群体为免疫能力和抵御能力都比较低的婴幼儿和儿童,这些不合格、不环保的童装究竟对儿童健康带来了哪些暗藏的危害呢?

现状调查:据了解,我国童装行业的确存在国内外在童装安全检测标准方面存在不相统一的现象,例如在欧洲,所有的检测标准不仅具有法规作用而且在每一条法规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例如,在机械性能方面,欧盟的EN14682标准中就有一条“固定在服装上的环绳∕线圈收紧后,在服装上突出的周长不能超过7.5cm;环绳∕线圈平放时,在服装上固定的两点间的突出长度不能超过7.5cm”,这条标准详细的说明了服装的身带长度标准尺寸。在化学安全性方面,欧洲也有着相对完善的标准和规定。我国发生的多起服装被召回事件,大多都是因为偶氮燃料、邻苯二甲酸盐DEHP、有毒芳香胺、DMF等超标。而在欧洲,对于这些成分都是有着明确的含量规定的。

据调查,目前我的童装安全标准有:03年颁布、06年开始强制执行的标准《国家纺织商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和2009年8月1日起,新颁布的《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四项童装国家标准。但是,在出口童装行业,由于不否和欧盟标准和美国标准等原因,中国产童装被召回的事件层出不穷,而被召回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下面就来详细的看下国内国外两套制度下,童装暗藏的七大安全隐患和被国外召回案例的报告。

童装安全隐患:致癌物芳香胺破坏DNA

芳香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由23种可致癌芳香胺作为中间体合成的染料,也叫禁用偶氮染料。目前有资料可查的禁用偶氮染料约有360余种。目前,已知19种芳香胺已经被证实对动物有致癌性,也有可能导致人体癌变。

含有芳香胺染料的固体和蒸气都能通过皮肤迅速进入体内,这些芳香胺就会被分解出来,进入人体之后,它们会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致癌物——芳香胺化合物。研究表明,长期穿着含可分解芳香胺(偶氮)染料的衣物,其固体和蒸气都能通过皮肤迅速进入体内,轻者会出现头疼、恶心、疲倦、失眠、呕吐、咳嗽等不良症状。在芳香胺化合物可以使细胞内DNA发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经常接触联苯胺的人膀胱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8倍,诱发癌症,且潜伏期长达20年。

服装为啥添加芳香胺?

芳香胺染料在印染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合成染料,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的着色。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因色泽多样、制造简单、价格低廉而被大多数中小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运用到面料制作上。而有毒芳香胺合成的印花涂料,则是因为价格便宜、上色容易,一些印花企业仍然在违禁使用。一些印花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合格的印花涂料,但是成衣加工厂和服装经销商缺乏服装安全意识和检验手段,也使得一些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服装打着合格的标签进入了市场。

国家标准如何规定?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在婴幼儿服装中禁止使用的芳香胺染料。

如何给孩子选衣服?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无色无味,不能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来感觉,一旦服装上含有该种染料,并不能通过洗涤等方式来减轻其危害。消费者买颜色鲜艳的衣服时尽量选择标牌上标有国家纺织品强制性标准GB18401-2003的,要看清楚标牌上有没有标注不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有毒芳香胺主要存在于印在童装胸前的卡通形象、比较鲜艳的花和图案里面。所以,买婴幼儿用品时,选择用染料、涂料少的素色、印花图案小的童装,尽量不要买印花鲜艳的童装。

召回案例:

1)4月27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产Kik牌牛仔裤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德国。该牛仔裤款式/型号编码为EAN编码。

召回理由:该产品存在化学危险,由于其偶氮染料能释放芳香胺类,48mg/kg的联苯胺和615mg/kg的3,3-二甲氧基联苯胺,不符合REACH法规。

2)4月14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产Linlinshijie牌儿童T恤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塞浦路斯。该蓝色男童T恤正面印有花纹,产品型号:为SPRING08,barcode3010201000490。

召回理由:该产品存在化学品风险,含有偶氮染料能释放150mg/kg致癌的3,3-二甲氧基联苯胺和100mg/kg的联苯胺,超过限额30mg/kg,不符合REACH法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