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其他 > 正文
    
浪子回乡办微企:助100多名妇女家门口就业
2012-12-20 11:18:04 来源:每日时讯

今年36岁的彭丽珍是余江县潢溪镇屋堂里村民,以前在外打工,儿女只靠年迈的婆婆照料,现在儿女到了上学的时候,她辞掉了在外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在潢溪富荣福扇厂当工人。这样,她既可以照料儿女,又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份收入。

像彭丽珍一样在潢溪富荣福扇厂务工的人,全是潢渓镇的村民和社区的居民,年龄大到70多岁的老太婆,小到17岁的姑娘,她们每月的工资最少的也有500多元,月底按时发工资,从来没拖欠过。

“目前我们厂有100多名工人,都是本村(社区)的。”带动家乡留守妇女就近务工,也是王汝富创业的初衷之一。据他介绍,目前,潢溪富荣福扇厂“订单、销路都不成问题,我想扩大规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更多留守妇女就业。”

王汝富刑满释放出来,已年过6旬,一贫如洗的他在劳改期间却掌握了折扇生产的全套工艺技术。去年6月,王汝富与人合伙投资100多万元创办折扇加工微型企业 “余江县潢溪富荣福扇厂”,厂址就设在居住地潢溪镇社区,工人就是天天见面的附近的村民和社区的居民妇女。

王汝富20岁时,他从浙江背井离乡来到贵溪市一个建筑工地承包了一个小项目,当上了小老板。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潢溪镇一位女孩,他们相识、相恋、相爱、结婚,从此,王汝富从浙江迁居潢溪镇,与妻子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2004年,致富心切的王汝富一时糊涂犯下盗窃罪,被判刑入狱。入狱之初,和绝大部分刚入狱的服刑人员一样,他也有过迷茫、绝望,但经过监区管教警官的耐心教育,他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积极投身改造,“不能让自己的人生就这么‘交代’了”。狱中,他说自己过得很充实,很少有过空虚的感觉。他服从管理,积极参加法制、道德、文化学习和劳动改造。在饶州劳改农场服刑改造期间,有一浙江老板把折扇的配件放在劳改农场加工,他成了加工工人。在工作中,王汝富一方面勤学苦练学习技术,掌握折扇加工的全套8道工序;另一方面向老板讨教办厂经验、打听市场销售情况。当得知此折扇是出口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时,王汝富暗下决心要把技术带回家乡自己办厂。

2010年12月,王汝富刑满释放,回到潢溪司法所报到时,他笫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办厂的想法一一道了出来,司法所干部听完他的办厂计划后当即表示大力支持,随后帮他找到合作伙伴,并帮助他办理解决了一些办厂需要的有关手续。

折扇加工,需要空气压缩机、烫金机、电动缝纫机等设备,这些设备一次性要投入10多万元。然而,刚返乡的王汝富身无分文。为了筹措合作资金,王汝富四处奔走向亲戚、朋友求助、表决心,让他们抛开对他的偏见,支持自己办厂,在他一次又一次的苦心说服下,最终大家纷纷慷慨解囊相助,当地政府也积极协调供电、建房用地等事项。

“在办厂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我曾多次想放弃,但想到亲戚、朋友和司法所干部都这么关心和鼎力支持,我选择了坚持 。”王汝富说。如今,走进位于潢溪镇的富荣福扇厂可以看到一栋110多平方米新盖的厂房,厂房外边有一台大功率空气压缩机,房内有8台烫金机及9台电动缝纫机。进门的左边墙角堆放着原材料和加工好的成品——折扇。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碌着:烫金、裁布、缝边、折布、粘扇面、穿扇骨、包装,井然有序。

为方便村民在家门口打工,王汝富将折扇加工除了烫金以外,其余的7道工序全部发放到本镇朝阳乌头畈村、弋桥李坊村、渡口沙塘邹家村等10多个村民点加工,做事的超过100多人。为了方便村民做事,王汝富每天都要用三轮电动车主动将原材料运到各个加工点、再运回成品,每天搬重达50斤的纸箱近百箱,行驶60多公里,有时候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常常累得他腰酸背痛。

曾对贫穷深有体会的王汝富,对贫困者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寒暑假期间,贫困生们在他厂里勤工俭学,他们当天做多少事,王汝富当天就付给他们多少工资,从不拖到第二天。在他厂做工的村民需要钱应急,只要跟他说一声,他也会提前支付工资。在王汝富的工厂里,做事的大部分是留守妇女和老人。炎炎夏日,王汝富每天都会准备绿豆汤、西瓜为他们防暑降温,一些离家太远的工人,他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所以,王汝富在当地深得村民的信赖,当地许多村民都放弃打麻将,前往他的厂里要求为他做事挣钱。王汝富说,他要把折扇加工向全县的农村推广,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王汝富刑释回归的创业之路让我们看到,自尊自强,回报社会,是他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功的背后,是监狱人民警察默默的付出和汗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和谐社会的关爱包容。王汝富赢得人生的另一个春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