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其他 > 正文
    
“农民进城”不能只停留在“农民工”的层面
2012-12-25 09:42:14 来源:中国企业报道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如何“提高质量”、“健康发展”的话题,近期引发了方方面面的热议。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一直关注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并在各种场合为“农民进城”问题鼓与呼。最近,记者就此话题再次采访了他。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你对健康二字如何解读?这种提法预示出中国的城镇化未来将是怎样一种发展态势?

肖金成:目前,无论是地方政府官员还是一些学者,都立足于城镇化概念的外延来认识和解读城镇化,往往忽略了城镇化的本质。“城镇化的本质”是什么?简单概括就是四个字:“农民进城”。我国提出城镇化的概念虽然比较晚,但是城镇化过程早就开始了,从第一位农民第一天进城务工起,中国的城镇化就拉开了序幕。

目前的问题是,我们允许农民进城,允许农民成为城市工人,但却迟迟不赋予他们市民的身份和地位。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我们没有别的更简练的语言、更简洁的概念来概括,只能冠之于“农民工”,意即他们虽然从事着城市工人的工作,身份依然是农民。这种奇特的概念造就了许多奇特的想象,譬如,因为在城市没有“家”,每年春节,农民工的返乡潮就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令人叹为观止。

“农民工”这一概念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历史阶段,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必将跨越这个阶段。我认为,提升中国城镇化的质量,意味着未来的城镇化不仅仅停留在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个浅表层面,还意味着必须让这些人口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

记者:你曾经讲到,农民工的户籍不仅仅是一个户口本,而是附着在城市户口上面的福利。未来,应该从哪些方面让农民工享受与所在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和保障呢?

肖金成:两亿农民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第一大问题就是报酬问题。农民工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接到城市来?不是他不想接,是他没有能力接,因为他挣的钱不足以养活家人。第二个问题是福利问题,比如说子女就学。如果农民工的孩子能被城市接纳,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就不会存在。第三个问题是保障问题。有很多人认为为农民工提供保障是一个天文数字,城市政府没有财力解决,我不认为这样。比如说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都是农民工自己和所在单位交钱,累积起来就是自己为自己保障。农民工离开土地进入城市领到第一个月工资起,就应该缴纳社会保险金。这样的话,医疗也好、工伤也好、退休以后养老也好,都有了保障,不再需要农村的两亩地作为自己的保障。可惜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失误。

关于农民工的福利和保障问题,现在还有很多瓶颈亟待解决。譬如,很多农民工打工地的政府不愿承担这个责任,把其推给了农民工输出地的政府。实际上农民工在哪里打工,他就为那里做了贡献;做了贡献,当地政府就应该给他提供各项公共服务也就是各种福利,不能推卸这个责任。未来,农民工本地化应该成为制度、成为法律。

记者:现在,大城市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很多学者设想的城镇化蓝图是,农民进城,不要进大城市,要去小城镇。但很多新建的小城镇都是空壳,没有支撑农民生存发展的产业和工作岗位,这种城镇化看起来有点乌托邦的意味。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肖金成:城镇化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农民进城不进城是他的选择,进到哪个城市也是他的选择。我认为哪里有就业岗位他就会到哪里去。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有两大领域,一是工业密集区;二是服务业密集区,而这两个密集区常常集中在大城市。所以,主观愿望决定不了客观趋势,到哪儿还是让农民工自己选择。政府所做的,只能是分析农民工的选择和去向,根据他们的去向进行决策,然后决定未来的城市规划。

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方针就是严格限制大城市的发展。可能正是这种限制,使大城市的规划远远落后于实际的发展。大城市的产业发展很快,需要劳动力、需要服务者,如果农民工不来,很多产业就发展不了,所以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客观趋势,人为限制是阻挡不了的,我们只能顺应这个趋势来解决大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记者:你曾经在文章中写到:现在,农民挤在城外想进城,我们筑起高高的门槛,让农民进不来;再过十几年打开城门时,我们会发现,城外一个人都没有了,因为那个时候农民觉得农村很好,不想进城了。失去了城镇化的机遇,我们的现代化目标就很难实现。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肖金成:大城市不让农民工全家进城,农民工就在老家建房,有的房子建得还很漂亮。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最终这些房子多数要废弃,这种双重占地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如果农民不进城,未来,要为大量分散在农村的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成本就很高,国家根本承受不了。几十年后,大量的人口仍窝积在农村,农民能否得到高收入?国家能否有足够的钱让如此多的农民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都是未知数,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我认为,即使中国的GDP是美国的两倍,恐怕也实现不了,因为中国的农村人口基数太庞大了。大量农村人口处于贫困落后状态,怎么成为现代化国家,我们最为担忧的情况就会成为出现,那就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其实,我们对大城市的“城市病”不必那么惧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存在“城市病”问题,但现在你再看纽约、巴黎、东京,虽然人口规模继续扩大,但交通问题、环境问题,都有所改善甚至根本好转。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布局优化和发展城市群,如建设多中心组团式城市,摒弃单中心摊大饼城市发展模式,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