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新闻 > 正文
    
中国企业因信用缺失每年损失6000亿元
2011-08-04 15:49:08 来源:BCP中国商务信用平台
BCP中国商务信用平台: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造成各种损失达到2000亿元。

  BCP中国商务信用平台: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企业文化年会(2011)”上说,企业道德文化水平是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尺度。一直以来企业信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造成各种损失达到2000亿元。

  从牛奶添加三聚氰胺,馒头使用增白剂,到生猪饲喂“瘦肉精”,再到达芬奇家具假称洋货……一些企业或经营个体掺假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既影响自身的经济效益、损害了行业的基本利益,更对我国的经济正常运行构成了严峻考验,对社会和谐运转造成了负面影响。

  上述问题的出现,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规范企业行为、打击不良商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探求信用失常的原因及其解决之道,我们除了看到经营主体的信用素养缺失之外,也要从更深层次看到,信用道德缺失背后是道德文化的缺失。

  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不难明白,对失信行为进行道德义愤式谴责无助于信用失常现象的矫治,只有全面思考信用失常的社会机理,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信用因子,坚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信用守信的道德观,不断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奖励和惩处机制,才是矫治信用失常行为的有效路径。

  矫治信用失常行为,要深入挖掘和坚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信用守信的价值理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先圣孔子的上述名言,道出了信用对于社会正常运转的极端重要性。事实上,我们有着深厚的信用思想资源,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崇尚诚实守信,并将之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民族。《春秋穀梁传》就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在中国的人文精神中,“信”是代代相传的重要传统。可见,“信”是中国人立德、立言、立功的必要条件;重信守诺,是中国社会极为重视传承的品格。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信用道德教养亦极为重视,“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仁、义、礼、智、信”,称“五常”,“信”虽居于“五常”之末,但却是属于“道德底线”,是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

  而在现代社会,“信用”不仅是社会个体的道德修养,而且是社会得以保持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到底也是信用经济;没有社会信用作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及其相关一整套社会制度就难以建立健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唯有引导教育社会个体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信用意识,树立严于律己,坦诚相待,忠诚履行责任的良好意识,坚持讲信用、讲责任、讲良心,方是矫治社会信用失常的根本之道。

  矫治信用失常行为,需要建立健全信用制度,补上信用短板。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之上的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现代市场经济也可称之为信用经济。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时间不长,并且尚处于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阶段,再加上信用制度建立时间比市场经济制度更晚,使得我国的信用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适应和不相匹配性。由于竞争最开始是在基本没有信用约束的条件下展开,一些经营个体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无视基本的信用准则,导致社会失信现象比比皆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矫治上述信用失常行为,补上信用短板,就有必要及时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提高个人的信用意识,对经营个体进行道德监督和全程信用监督的管理,防范弄虚作假非法不道德行为。

  失信则衰、守信则兴。矫治信用失常行为,还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加大教育培养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重信守诺的良好氛围。当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信用建设作为抓手和重要切入点,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守信践诺的意识内化于心,外显于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就当前现实看,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教育培养、榜样激励和利益引导等多种形式,让个体深知,信用是其修身养性的法宝,是其安身立命之本;让经营者明白,信用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成功的保障;让全体国民懂得,信用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是和谐有序发展的积极因素,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个体信用品质的培育和养成、社会信用氛围的营造和构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那种企图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和思路都是不现实的。信用失常现象的矫治,社会信用环境的形成,不仅需要无数个体的积极实践,还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只有在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加大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力度,逐步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与提倡相统一、自我修养与制度保障相契合的社会信用培育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坑蒙拐骗、欺诈造假等信用失常行为的土壤,才能让重信守诺成为社会的主流,真正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