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贵的价格,只有你想不到的天价!
这年头,由上市公司“导演”的一幕幕天价食品的话剧次第上演,不断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挑战着市场的信用基础。这不,关于天价榨菜的舆论口水还未止息,又有一家酿酒类的上市公司,日前炮制出了天价黄金酒。
据媒体披露,某酒类上市公司日前推出了一款黄金酒,价格高达近30万元!据了解,盖头和莲花底座由180克的24K千足金打造,按照目前市场上每克黄金价格超过400元计算,黄金盖头和莲花底座售价仅为7.2万元。有专家表示,产品附带黄金包装,就可以被认为是过度包装了。
不惟如是,某食品类上市公司前段时间弄出的天价榨菜也雷了大伙一把。一盒600克的榨菜包装里,还配以一套纯银碗筷,因此,这款产品也被卖到2200元的天价,而这种榨菜的成本不过4元钱。
这些天价食品,从生产、销售到消费,衍生出一条利益链。所谓的黄金酒,与其说是酒,毋宁说是打上了“酒文化”标签的黄金。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试想一下,像我等靠工资度日、每个月月底都有“入不敷出”之感的人,恐怕这辈子都消费不起如此有“文化”的黄金酒了。在如今有些人钱多了烧得慌的时代,商品的定价与其成本的关系越来越弱,而与市场定位、消费诉求越来越接上头。天价食品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出笼,无非是要给人一种“一般人喝不起吃不起”的良好感觉,只要是打上了海参鲍鱼的标签,那些消费得起这些天价食品的人们,才不管它的本来面目是一碗普通粉丝还是一条污水沟里的臭鱼呢!
无论是天价食品的购买者,还是天价食品的消费者,信仰的就是一种感觉:平常人买不起,我买得起喝得起,证明我就是爷们!看看,这种由上市公司炮制的所谓天价食品,背后隐藏的却是“有钱是老大、有钱便高人一等”的价值观念。而且,购买天价食品的人即使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也不会送给没权没势的普通老百姓。智商稍微正常的人都可以想得到,贪吃这些天价食品的“蚂蚱”,十之八九是贪官污吏。上市公司不断地炮制出所谓的天价食品,一则是利用虚假宣传和炒作“求名”;二则是送到贪官的口中后利用贪官的权力“求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他耳。怪我多事,在一个兜里只揣着钱,脑袋里却装着草的“款爷”横行的时代里,我们真该问一句:仰望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到底在哪里?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企业,除了创造财富以外,理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彰显这个社会人性中善的力量尽一份自己的心力。但天价食品确实暴露了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牟利,居然敢于蔑视全社会起码的道德底线,也敢于罔顾广大股东起码的判断力。利用贪官污吏凌空蹈虚、爱慕虚荣的恶习,制造出一个个天价食品,其实质就是在为腐败做障眼,助长社会歪风邪气肆虐。这需要相关部门亮出监管之剑,不仅要查明这些天价食品的“来路”,更要查清楚其“去路”。
作为证券市场的主导力量,上市公司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炮制这种天价的噱头,显然违背了最基本的信用原则。而在另一个领域,无信用的坑蒙拐骗也在恬不知耻地上演着,这就是“上市公司—券商研究员—机构投资者”的另一条利益链。以某上市公司制造出的天价榨菜为例,某证券公司食品饮料行业的一名分析师居然发布了一份《推高端产品拉升企业形象》的报告,给予该上市公司“增持”的评级。券商研究员如此“高超”的调研和分析能力,确实让人笑掉大牙。但作为证券从业人员,用子虚乌有的产品获利能力忽悠普通投资者购买,不知道是黑色幽默,还是让人悲哀?
上市公司放高端产品的烟幕弹,券商研究员推荐,机构投资者趁低位买入,然后在散户的接盘中机构高位出货,一场绞肉大戏就这样真实而又残酷地发生。不是我有小人之心,这样的事情在A股市场上发生的还少吗?
只要“平常人消费不起”的标签不被扯掉,上市公司还会不断制造出天价食品来,券商研究员也还会以“高端”和“文化”的名义给予上市公司“增持”的评级,这种天价的噱头,只会榨干证券市场的信用和普通股民口袋中的血汗钱。
- 面对差评师 淘宝怎么办? 2012/06/25
- 电商促销大战升级 谁疲惫了谁? 2012/06/25
- 618电商大战:行业迷茫 市场光明 2012/06/25
- 外资电商巨头线上业务搁浅 超市触网遇阻力 2012/06/25
- 电商促销3天堪比百货忙1年 实体商超顾客流失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