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电器12月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香港苏宁电器与关联方苏宁电器集团拟共同出资发起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面向公司开放平台及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创新型的金融服务和产品。12月13日,记者致电重庆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称最终的审批意见还没有确定,相关程序正在进行中。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认为,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商业企业以商业信用为基础发展金融服务是合理的。
电商步步为营
阿里是电商金融最早的掘金者。
2010年与2011年,阿里金融相继成立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通过这两家小贷公司,阿里向阿里巴巴、淘宝和天猫三个平台上的商户提供贷款服务。
今年7月25日,阿里金融开始向江浙沪地区(除温州外)的会员开放信用贷款,仅凭企业的信用资质即可在线申请5万到100万元贷款,24小时随用随借、随借随还。
记者向阿里信贷的客服人员了解到,阿里信贷只是作为信息平台,贷款是由旗下的小贷公司发放,合同也是跟小贷公司签。“之前有过与银行合作的经历,后来停止了,目前都是由我们公司进行放贷的。暂时还没有跟其他公司合作。”该客服人员介绍。
有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阿里金融累计向小微企业投放贷款170万笔,金额为130亿元。
在11月27日,京东商城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消息称,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已从五大国有银行以及数家股份制银行,申请了总计50亿元的授信额度。
两相比较,阿里金融是依靠海量的平台真实交易和评价数据作为贷款依据,而京东则充当供应商与银行之间的授信角色。
在阿里和京东之后,苏宁终于出手了。
12月5日晚,苏宁电器公告称,拟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个亿,“为供应商提供创新、便捷的金融服务产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记者从重庆市金融办了解到,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先要由金融办进行资格审批,再报送当地外商投资主管机关,之后才能办理工商手续。
据悉,重庆对小贷公司有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同时还向高科技企业提供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而这些可能正是苏宁选在重庆设立小贷公司的原因。
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分析,苏宁小贷可能更类似于阿里的模式,将供应商与平台交易产生的账期及库存,作为提供贷款的评估依据。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分析师刘都认为,苏宁小贷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将视苏宁用户规模而定。目前苏宁平台业务无论从销量还是供应商数量来看均尚小,苏宁小贷还不具备阿里小贷的盈利能力。
小贷竞争加剧
电商发展金融业务,目标客户正是上游的小微企业。但随着各路资本的加入,小贷市场已然硝烟弥漫。电商巨头的进入是否会加剧市场竞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如果更多机构都加入小额信贷市场,竞争的加剧是必然的。面对银行小微业务的扩张,小贷公司首先就没有任何优势。该人士认为,银行的人才培养、管理能力,甚至于亏钱的底气都比小贷公司足。
而在银行与小贷公司之外,虽然非金融机构不允许发放金融贷款,但一些担保公司、信托,甚至有实力的国有企业,都在从事一些与信贷相似的业务。与这些“影子银行”相比,小贷公司非但没有排他的优势,还要接受更严格的监管约束。
白澄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商发展金融服务是合理的投资。“金融服务本就服务于实体经济,在金融机构无法满足需求时,商业企业以商业信用为基础发展金融服务是合理的。”
从央行及中债登的数据来看,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229亿元,而同期新发债券约为7496亿元。新发债券规模已连续5个月超过新增人民币贷款。市场融资需求依然高涨。
从电商金融的规模来看,即便是阿里,自2010年自营小贷业务以来,贷款累计投放280亿元,覆盖超过13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这样的规模与全国4000万家小微企业相比,空间依然很大。
白澄宇认为,正是因为银行的服务不到位,才给了电商企业一定的市场空间。今后是否会有更多的电商平台加入,也都取决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小贷公司要做到盈利是没有问题的,苏宁小贷也一样。”他说。
“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电商金融的优势正在于其供应链资源。”鲁振旺分析。电商平台与供应商之间通常两三个月清一次账,因而产生了“账期”;有时供应商会与平台约定清完存货之后再清账,这样就产生了“存贷期”。账期与存贷期可以作为贷款评估的依据。依靠数据分析,电商平台可以提供无抵押贷款,程序简单而且周期短,还可以强化供应商与平台的依附关系。
在白澄宇看来,电商金融的优势在于两点,首先产业链有足够大的金融需求,其次平台客户群比较稳定,便于风险控制。而其弊端在于缺少从业经验,也就特别需要重视专业人才、风险控制制度的引进。
- BCP信用投诉中心助消费者解决维权难 2012/11/21
- 先提价后打折让消费者不爽 电商大战背后有隐忧 2012/11/17
- “网购敢赔险”, 噱头还是实惠? 2012/07/30
- 网购维权:保留凭证至关重要 2012/08/29
- 第三方监督突破行业信用迷局 2011/12/09
- BCP第三方监督突破行业信用迷局 2011/08/02
- 金融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分析 2012/06/13
- 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信用研究 2012/06/14
- 我国外贸电子商务的风险与规避 2012/06/13
- 网上骗局多 支付要小心 2012/08/14
- 真炒作还是假实惠 “双11”网购盛宴...
- 榆林商务信用平台启动 完善信用体系建...
-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上演续集 红罐包装归...
- BCP携江苏商务信用平台参展电子商务...
- 360百度大战升级 多方呼吁健全诚信...
- 搭载区域商务信用平台 促商务信用建设
- 南山光明再现丑闻 乳制品企业疑似集体...
- 2012中国行业信用评价推广与应用研...
- “库巴购物网”频频遭投诉 电商再遇冰...
- 淘宝漏洞衍生灰色产业链 电商信用面临...
- 纳纳购案终结 消费者赢了名誉输了金钱
- 商战变“火拼” 无序竞争亟待信用监管
- 奢侈品电商成掘金点 信用监管保障健康...
- BCP参展第三届网交会 加快信用认证...
- 2012年重点战略合作项目推介会圆满...
- 3C电商大战火热 信用或成制胜要诀
- 电商跨界容易越界难 行业亟需信用“无...
- 童装行业问题多 监管体系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