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舆情知识 > 正文
    
地沟油舆情:呈现社会灰暗行为舆情的典型特点
2011-10-09 09:18:12 来源:人民网

嘉宾: 沈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

 

主持人: 张雨,人民网记者

 

舆情背景:2011年9月13日,中国公安部发布消息,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生产销售“黑工厂”“黑窝点”6个,抓获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该图使用武汉大学沈阳教授团队研发的ROST新闻分析工具包对从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地沟油”一词在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频度次数进行了统计,一篇报道中出现多次归约为一次。

 

访谈实录:主持人:根据我们的舆情监测,公安部侦破地沟油的系列案件近期被网民持续关注。这起舆情热点有没有什么特点?

  

沈阳:地沟油的舆情可以从2007年初开始观察,一直到2010年都有持续不断的低烈度地沟油报道,在2010年3月份地沟油的月度报道从平均不足300条飙升至约8770条,此后一直在数千条的高位徘徊,这表明地沟油问题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的低能见度潜伏过程,厚积而爆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大医应治未病。

  

说到地沟油,必须提到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这位老师首次提出我国每年300万吨地沟油返回餐桌,这样的结论需要勇气,现在的新闻也证实了地沟油问题的严重性。地沟油具有和其他社会灰暗行为类似的舆情特点,即现实中灰暗行为高速发展,而新闻报道跟进深挖不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有学术界的个别人突然报料式的进行结论公告,地沟油一词在大量的戏谑型段子中出现,透露出国民的无奈和悲凉。

  

从2010年到目前过去一年多,公安部门破获地沟油的系列案件,是一个大好事,这表明有关部门正在行动,这一舆情事件的特点在于:跨越各阶层的关注度,官方和民间都对地沟油问题高度重视。在地沟油问题上,既有敢于诤言的教授,也有回避问题高调空谈误导民众的专家和少数监管部门,部分舆论的矛头指向了这些失德失职者。公安部门的行动和媒体的报道显示:地沟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灰暗产业链,存在一批既得利益者,针对地沟油的全民围剿刚刚打响第一枪,公安部和卫生部连出快招,让网友看到了解决地沟油的曙光;坚持面对负面信息,积极采取措施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事件出来之后,网友支招非常热烈,表明地沟油问题确实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纯粹流言探讨,而是实实在在和每个人都相关的社会问题。从抽象角度看,提炼贩卖食用地沟油可认为等同于制毒、贩毒和投毒。

  

主持人:网民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沈阳:网友舆情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监管不力、行动迟缓的不满。指出地沟油几年前就出现了,现在才来打击,未落实监管责任,管理滞后。

 

2、对制油售油者的道德谴责和重惩呼喊,认为制售地沟油者缺乏良心,应该严惩不贷,不可姑息。

 

3、对地沟油事件的原因解读。网友认为地沟油出现是因为利益驱动、社会缺乏公平正义和道德下滑,政府部门失职和油品行业垄断等造成。

  

4、对公安打击行动的称赞和评价,网民对公安局的行为表示赞许,并认为应持续不断,铲除产业链,并加强对销售终端的监控。

  

5、此外还有网友表达了对专家的不信任,倡议改变饮食方式,提出对地沟油的辨别方法。

 

风险雷达舆情监测系统(yuqing.bcpcn.com)利用上千台服务器组成的云计算处理平台,采用全球独创的专利技术“PeopleRacnk”算法,所开发的舆情监测系统支持对海量信息库的高效搜索以及对于各种论坛、贴吧、博客等网站进行垂直抓取;对发现的数据进行逐条质量评价与分析,自动过滤掉无价值的信息,降低数据冗余,提高监测精准度。对抓取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精准有效的互联网舆情数据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