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务院批发了国家发放委等十个部委《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建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重申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的迫切性及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
上述文件描述了部分问题明显的六大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这些行业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矽和风电设备。同时文件也提到了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大型锻件、氮肥和磷肥等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出口导向型的轻工业企业,如纺织、服装、玩具、钟表及皮革等行业的产能过剩也非常严重。总的来说,这些行业不但现在已经产能严重过剩,而且新建和在建项目众多,今后的产能过剩现象将进一步突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问题将积累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
文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四大原则,一是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二是分类指导和有保有压相结合,三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四是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对策措施,包括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管、依法依规供地用地、实行有保有压的金融政策、严格项目审批管理、做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实行问责制办深化体制改革等。对于六大问题行业,还分别指出了各自的产业政策导向。
以上政策措施无疑将缓解各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但鉴于前些年的经验,尽管中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很多行业非但现有过剩产能未能消除,而且新建项目仍不断上马,造成产能不减反增。可见此问题的顽固性,要根本解决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方法上也需要开辟新的途径。的确解决此问题的困难很多。显然,主要困难在于如何处置产能过剩企业的就业问题。产能过剩的企业已成为经济的累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弃之不惜。但这些企业雇用大量工人,而且这些工人大都教育、专业及水平低下,如果企业破产,他们将失业而且难找到新工作。
解决这矛盾的首要办法当然是鼓励兼并重组,希望好的企业将这些企业兼并,由这些好企业来消化过剩产能,但保住工人的就业。这正是文件提到的对策之一,也是众望所归的办法。如果每间企业的问题都能够都这样解决当然好,但恐怕难以这样期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兼并应该基于自愿原则,否则将会产生新问题。因此必然有很多的问题企业是要自己寻找出路的。首先,出路当然是企业本身消除过剩产能而产品升级,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而继续生存。但并不是每间企业都能做到这一点的,否则问题就不存在了。
对这些企业来说,应该以更为宽阔的视野来考虑解决此问题的新途径。新途径之一是探讨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可能性。中国的工业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因而大部分的产能过剩企业也应在东部地区,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由于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程度差别巨大,又幅员辽阔,一些在东部地区呈产能过剩状态的行业、产品和企业有可能在中、西部并不出现产能过剩而找到市场。
当然在市场机制和交通、物流系统都日益发达的今天,这样一种可能性有多大,哪些行业、产品和企业存在这种可能性值得研究。但是,总应该有一些行业、产品和企业,特别是中、低档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行业、产品和企业,市场需求量与厂家和市场之间的地理距离有关。而且,中、西部生产成本大大低于东部,无疑有利困难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应该有很多东部产能过剩而难以生存的企业可以在中、西部找到起死回生及发展的机会。
鼓励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已是政府多年的政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效果不如预期,原因值得思考。从拯救东部地区产能过剩企业的角度,政府应该组织研究到底哪些东部产能过剩的行业、产品和企业有可能在中、西部找到市场。如果有,应鼓励并协助这些行业的企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有人可能会说,工厂转移但本地员工却不见得转移,同样解决不了失业问题。但不要忘了,这些企业目前雇用的大部分是来自湖南、四川、江西、湖北、安徽和河南等中、西部省份的农民工。随着工厂转移,他们转战家乡或家乡邻近地区,又保住工作。既使对那些留恋大城市生活的人而言,能保住就业应该是头等大事,回家乡及邻近地区又不是去异乡的戈壁滩,总体来说也应可以接受。
- 面对差评师 淘宝怎么办? 2012/06/25
- 电商促销大战升级 谁疲惫了谁? 2012/06/25
- 618电商大战:行业迷茫 市场光明 2012/06/25
- 外资电商巨头线上业务搁浅 超市触网遇阻力 2012/06/25
- 电商促销3天堪比百货忙1年 实体商超顾客流失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