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工作 > 正文
分享到:
    
脱贫攻坚应完善信用信息 改善社会信用生态
2016-11-01 09:49:09 来源:上海金融报
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近日,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指出,在目标任务的要求下,不少地区迫于压力患上了“脱贫急躁症”,出现了虚假脱贫、“福利陷阱”等现象。

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近日,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指出,在目标任务的要求下,不少地区迫于压力患上了“脱贫急躁症”,出现了虚假脱贫、“福利陷阱”等现象。 

苏国霞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区为了尽快甩掉贫困的帽子,就虚报脱贫数字;还有的地方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不想费功夫帮助穷人努力脱贫,而是通过资金补贴帮助其脱离数字标准上的贫困。这些地区的所为,要么治标不治本,要么就是完全不负责任,以这种状态来对待扶贫工作,显然是不行的。  

扶贫工作的核心,是要帮助贫困群体提高能力、实现梦想。为此,需要政府部门在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设施的基础上,一方面,创造条件提供培训、技术指导等,增强贫困群体自身的脱贫技能;另一方面,则要想方设法建立资金扶助机制,为贫困群体依靠自身能力脱贫提供财力支持。  

当然,这种财力支持绝不仅仅是无偿给钱,最好是借助信贷方式,将贫困群体“扶上马,送一程”。而要发挥好金融信贷的作用,助推脱贫攻坚,完善贫困人群的信用信息,对之开展信用评级、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不可或缺。这项工作做好了,既有助于金融部门准确了解贷户情况,提高放贷效率,降低信贷风险,同时,也易于使扶贫职能部门全面、深入掌握每位建档立卡人员的经济、信用等方面情况,从而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要增加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乡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做好贫困群体的信用信息收集工作,在贫困地区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具有极大的撬动作用。遗憾的是,尚有不少地方政府并未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在实质性举措方面探索落实得不够。从目前来看,采集贫困户信用信息,对贫困户进行信用评级,更多地还是金融部门在做努力。受自身条件所限,其所收集的也多为金融信贷数据,而与金融扶贫相关的农业、商业、税收以及财政补贴、其他方面的资金补助等信息,因数据“孤岛”林立而无从采集,导致贫困群体信用信息收集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信用体系的作用发挥受到影响,“信用”难以很好地为贫困人群换来美好的“钱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方政府脱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 

尽快完善贫困群体信用信息,积极利用大数据提升扶贫的精准性,更好地改善贫困地区的社会信用生态,显得必须而紧迫。各级地方政府在抓扶贫项目的同时,确需眼光放长远,为信用数据收集、信用体系建设与精准扶贫“联姻”多创造条件。这项工作做好了,或许一些地方政府不至于“有想法、没办法”,也不至于再患上“脱贫急躁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