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工作 > 正文
分享到:
    
一网归集搭建信用监管大平台
2017-01-09 10:36:47 来源:中国工商报网
在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的企业监管模式难以适应。

在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的企业监管模式难以适应。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市场主体大批涌现,事中事后监管任务不断加重,传统的企业监管模式难以承受,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作为企业信用监管“一张网”试点省份,江西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按照“互联网+企业信用监管”的理念,以大数据、大监管、大运用为思路,启动了江西省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建设,将数据归集、信用共享集于一网,并以此为基础升级改造,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企业信用监管“一张网”,为加强企业信用监管提供了数字化信息平台。

归集数据,打破企业信用信息“孤岛”


信用监管需要全面的数据作为支撑。信息数据不全面、不透明,企业“事中”的违法行为就难于“浮出水面”。信息孤立在各个部门,信息传递机制少,重复检查或者监管越位、缺位现象随之出现。这就要求加强数据归集,打通共享渠道,构建数据平台,运用信用数据,推进信用监管。从这一意义上讲,加强信用监管,数据归集是前提。


那么,如何做好数据归集工作呢?在建设企业信用监管“一张网”的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实现所有涉企信息归于一网,政府主导是前提,部门参与是基础,立法建制是保障,系统设计是关键。


政府主导,是归好数据的前提。数据归集涉及多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位推动,依靠政府牵头主导来推进。江西省委、省政府对数据归集工作高度重视,省政府先后召开两次会议,对部门数据归集工作进行部署,提出要求。国家工商总局领导高度重视江西“一张网”建设,要求加快信息归集步伐,强化数据应用,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我们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名称、标准、平台”三个统一的要求,将江西省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有机融合,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并于2016年6月第一个通过总局验收,标志着全省企业信用监管“一张网”建成并投入使用。


部门参与,是归好数据的基础。部门是数据归集的主体,也是各类数据存储的源头。必须发动部门广泛参与,实时报送数据,为系统提供不竭的数据“源泉”。一方面,以“绩效考核”推动。江西省政府将数据归集纳入绩效考核指标,设定分值,作为部门年终评先依据,定期督查和通报,从而调动部门归集数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重以用促归。仅靠行政指令推动,很难解决动态归集机制落实不够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如何提高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变被动提供为主动归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江西省在开放共享上下功夫,在数据利用上做文章,使各个部门切身感受到信息归集有用、管用,从而提高归集和报送数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省37个省直单位和11个设区市、6个省管县(市)广泛参与,迅速开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荣誉获得、抵押登记以及欠薪、欠贷、欠社保、欠残疾人保障金、欠水电气通信等公用事业费等数据的归集和报送工作,短时间内就实现各地各部门数据在警示系统大集中。从实践情况看,全省数据归集参与的政府部门之多,数据归集范围之广、总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立法建制,是归集好数据的保障。归集好数据是一项长远工作,必须要依靠地方立法,建章立制,将这项工作纳入到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2015年9月24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运用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去年以来,江西省以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了7个有关商事制度改革的文件,就报什么数据、怎么报数据、何时报数据作出规定。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警示系统建设提供了关键的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


在政府主导、各部门广泛参与下,“一张网”数据归集工作全面推进,步入正轨。2015年10月9日,江西省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上线运行,一个连接着全省各地3000个政府机关、220多万户市场主体的信息平台正式建立。从此,江西省企业监管步入“互联网+信用监管”的大数据时代,以公示系统为依托,企业信用监管“一张网”得以形成。


系统设计,是归好数据的关键。系统的设计对数据有统领作用。设计科学完备的系统平台,数据才能发挥价值;而没有数据支撑,则系统就是个“空壳”。只有科学地设计具有监管功能的公示系统,才能赋予数据强大的生命力。通过系统的设计,可以把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企业数据归集到企业名下,形成清晰的画像,使企业的形象展示在公众面前。通过系统的设计,便于公众随时登录系统查询,作为投资、经营、消费的参考,进而充分发挥数据的查询作用。通过系统的设计,实现监管数据流转、认领、推送,政府相关部门可查询系统对企业的颜色分类和警示标注,运用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从而更好地发挥数据的监管作用。


共享数据,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体系


企业信用监管“一张网”建成运行后,得到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截至2016年10月,系统访问量达946万人次,单日访问量最高达10.9万人次,形成了品牌效应。这个品牌效应,得益于数据放开共享。数据放开共享,效力立竿见影:记录企业信用状况,揭示企业信用优劣,警示企业信用风险,最终整合部门力量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最终形成良好的信用监管生态环境。


涉企数据共享,彰显共治效力。系统归集了企业基本信息、企业自主公示信息、社会监督信息、企业财产状态信息、行政审批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企业荣誉信息、司法判决信息等海量数据。社会公众可随时登录系统查询企业信息,作为投资、经营、消费的参考。在该系统里,每个企业都有一张“信用画像”,企业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大串的信息,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交易方通过系统查询,就能把这个企业看得清清楚楚。有了“信用画像”,企业只要触碰监管红线,就会处处受限,从而倒逼企业恪守诚信。


违规违法数据共享,彰显惩戒威力。系统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分类预警的做法,根据企业的状态不同,将企业分为正常和警示两大类。颜色分类预警中,绿色表示正常企业,警示类按照企业的违法次数和轻重,分别用黄、橙、红三种颜色进行标注,进行信用警示。政府部门可通过警示系统查询数据,在评先评优评级、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政府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政治安排、荣誉授予等方面,对无违法记录的正常企业,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对轻微或者一般的违法企业依法予以限制;对情节严重的违法企业依法予以禁止,联合激励惩戒的效力显现。由于违法记录公开,被系统予以颜色警示,有的企业申请上市受阻,有的企业限制贷款申请,还有的企业网站被限制销售。还有家企业因为有警示记录,出口越南河内价值100多万元的陶瓷机械被当地海关暂扣。此外,在江西省著名商标、“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公示等审查环节,取消书面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改由通过查询公示系统了解企业的信用情况,倒逼有关部门主动公示、主动应用。加强同人大、政协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协调配合,主动推送数据,发挥系统在推荐提名、荣誉授予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信用联合惩戒的威力充分彰显。


部门数据共享,彰显联动合力。系统实现与江西政务服务网、江西省综治平台、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等近10家单位数据平台的链接和点对点的信息自动推送,搭建了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深化与各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涉企信息开放共享工作,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以联合激励和惩戒为手段,对重点监管领域的企业进行联动监管、精准监管。今年4月至5月,江西省工商局对全省2.6万余家投资类企业通过“身份特征”“法律遵从”“经营行为”“族群关系”和“负面舆情”5个维度进行风险预警评估,发现疑似中度风险及以上企业1995家,其中中度风险企业1127家、中高度风险企业826家,高度风险企业42家,并据此形成《江西投资类企业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分析报告》,提交给省政府金融办作为参考。省政府金融办对42家疑似违法集资的高度风险投资类企业进行排查,6家企业被立案侦查、16家企业被停业关门、8家企业被重点监管,收到良好的联动监管效果。

用好数据,推动在监管服务中广泛深入运用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和大数据日渐成为监管改革创新、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技术支撑。当前,系统汇总了1176万条涉企数据,只有强化运用,用活数据,挖掘价值,才能更好发挥系统效力,发挥数据支撑监管作用。 

在大数据运用方面,我们着力挖掘大数据价值,完善数据开放制度,让大数据支撑监管,让大数据服务企业,让大数据创造价值,在监管和服务过程中广泛深入运用。

运用数据全景功能,实现开放式应用。开发“企业全景图”,将同一投资人涉及的相关企业在“一张图”中全部展示出来;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企业全景图”,能够查询企业的关联关系,有效防止串贷;有关部门利用“企业全景图”,可防止企业多头申请补助、串标等。开发“行业全景图”,将企业按不同行业进行排列,对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投资安全四大类企业设置风险警示功能,方便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市场主体违法特征,对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进行监测预警,提高市场监管的前瞻性和精准性,为市场监管提供精准分析报告。  

运用信用评价功能,实现便利式服务。系统依托大数据,建立起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等政策性信用贷款提供数据支持,使企业信用数据既利于管好市场,又服务于企业。全省“财园信贷通”政策性贷款每年支持企业信用贷款200多亿元,为了防控风险,省财政厅利用公示系统做好事前把关,通过监控企业年报、水电费、社保金等信息进行事中防控,并借助在公示系统公开企业还贷、欠贷等信息,加强事后监督,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系统还建立工商注册登记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股权登记对接机制,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托管、质押登记提供服务,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开辟了新途径、搭建了新平台。 

运用风险预警功能,实现预防式监管。随着简政放权的深入推进,事前审批监管事项逐步减少,事中事后监管任务更加繁重。如果事后监管仅仅停留在对出现问题的企业一罚了之,则对企业增强自律意识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并无裨益。为此,探索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和深入分析挖掘在过程监管中的作用,系统设置了预警功能,实现对行政审批有效期届满不足30日的,不缴、欠缴社保金、税金的,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不缴、欠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拖欠工资的,拖欠水、电、气、通信等公用事业费的等情形的企业进行预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