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高速发展元年制造业信息化热点透视
2012-07-05 16:20:54 来源:派代
暴风雪带来极度的严寒,在60年一遇的寒冷中,我们迎来了2010。新年,总是新的希望,是一次开始的机会。对于刚刚经历过危机压迫的中国制造业来讲,2009和2010真的意义非凡。

暴风雪带来极度的严寒,在60年一遇的寒冷中,我们迎来了2010。新年,总是新的希望,是一次开始的机会。对于刚刚经历过危机压迫的中国制造业来讲,2009和2010真的意义非凡。

也许再过若干年,人们会议论2009:因为危机不仅仅带给中国制造业困难,更带给它背水一战的勇气和转型的机遇。在我国,制造业长期的依靠廉价劳动和资源,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却也能实现高速发展。危机中止了这个单一的发展模式,引发了企业家更多的思考。

制造业在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当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4万亿人民币,占我国工业产值的78%,国民生产总值的40%。作为制造业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信息化是提高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信息流的速度和质量,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减少环节和管理层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必备手段。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发生作用,2009引发的观念转变将彻底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对制造业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更是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我们认为,2010年会发生如下热点。

促进网络销售和电子商务的系统和应用建设,将在2010年首先受到制造企业的追捧。因为2009年遭遇的市场动力不足危机,使企业首先感受到销售的关键和重要,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让企业有了一个低成本迅速开拓市场增加销售的一个选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的兴趣预计会空前浓厚,一些从事销售平台建设B2B或B2C网站门户会首先受益,进而是企业自主的电子化销售系统的建设高潮的到来。这还为那些有了很好信息化基础的企业带来了原有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衔接的业务,更启动了大量中小企业的产品和销售数据数字化相关的计算和数字设备需求,进而为更多企业进入信息化,垫下第一块入门砖。

所以,2010会是曾经认为可做可不做信息化的大量中小制造企业,开始了信息化尝试的第一步。在这入门过程中,通讯企业、网络设备服务、网站建设服务等的优质服务将是最好的助推剂,3G等便利、直观的技术将被广泛引进。

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将进入其大规模普及的元年。对于大型和中型制造企业而言,电子商务、联络销售、实体销售网络的管理和客户的深度开发,会显得更加重要,减少库存、增加周转就是增加效益,对市场的反应越敏捷企业竞争力就会越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深度、精细化的销售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走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谋求更高利润的关键性尝试,而这样的尝试,将在遭受过危机后的2010年变得更加成为迫切的需求。

决策系统、商业智能分析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将成为成熟型制造企业的当然需求,在2010年得到更大的普及。对于那些经过若年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的制造企业而言,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以及对管理的影响日渐深刻,管理者对数据的依赖越来越大,而数据的表面化报告已经不能满足大型、成熟的信息化企业的决策需要,一些构建在生产管理系统上的决策系统、商业智能系统、知识挖掘管理系统,将受到更多的追捧,成为靠信息化维持竞争力的先锋制造企业的追捧对象。

3D设计、PLM系统和虚拟装配系统等支持可视化产品设计创新的应用,将成为制造企业自发的选择。长期以来,我们制造企业重生产、轻设计、忽视创造,然而,一场危机之后,许多企业主如梦初醒,只有掌握了自主的创新、设计,才能正真掌握企业的命运,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加速研发创新速度、降低企业研发新型产品的成本的有效系统,将理所当然的被不管大小、只要是对市场有梦想的企业主的重视,这样的企业将很好利用信息化走出一条强盛之路,更是他们掌握市场和通向世界顶级企业的门票。

2010年,有专业、行业特色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和解决方案将大行其道。通用的在普及阶段以低成本占据优势,然而经过近年市场的演化和用户的成熟,人们意识到:只有行业的、有特点的、针对性的信息化系统,可能是更适合企业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可能初期投入高,但是,实施、运行、维护费用相对少,人们开始从生命周期来考虑信息化投资效益,而不是只用初期投资来衡量。这实际上让有经验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以优质高价提供合理服务,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风尚。是制造业信息化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

中国制造虽然目前很大,但是总体上来讲它还不强,还处在发展、上升的过程中,发展潜力很大;伴随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巨大,每年成长达20%。2010年,随着中国制造的升级和转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必将进入更加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也许2010年,是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走过普及阶段,进入高速发展的元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