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分享到: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2013-03-07 09:00:3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境治理要让人民看到希望

 

“两会”召开之际,持续不断的雾霾、不断曝光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让“环保”史无前例地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温家宝说:“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也表示:“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来,我国经济是在快速地发展,成就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也可以说是高昂的代价。”

环境安全,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问题之一,凸显在人们面前。

《未来10年中国环境战略路径》作者、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对记者说:“总体上看,近30年来,我国既没有遏制住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也没有遏制住生态退化的趋势。环境质量在局部有所改善的同时,总体仍在继续恶化。”

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并远远超过自身的环境容量。

目前,我国消费了世界11%的石油和49%的煤炭,排放了占世界26%的二氧化硫、28%的氮氧化合物和21%的二氧化碳。2011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218万吨,与1981年美国排放量相当。而目前美国排放量为1036万吨,欧盟27国为598万吨,日本78万吨。2011年,我国的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4.8%,化学需氧量(COD)实际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212.5%。

不管经济如何增长,不管如何降低能耗和排放量,都必须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

正如致公党中央《以生态适宜为标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提案所说,“适宜的产业规模既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又是维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平衡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度追求规模效应而忽略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必将导致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依据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模。

事实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让家园不再受到破坏,这一点,不是做不到,更不是拿不出钱。

自然保护立法研究组近百位专家的测算显示,守住我国的生态安全底线,每年只需要306亿元,相当于每年GDP的0.065%(每年我国教育预算达到 GDP4%,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GDP的2.2%)。依靠这些钱,就能使我国17.48%的陆地和10%的海洋得到有效保护,确保我国的重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自由迁徙”描绘户籍改革蓝图 现实仍需“分步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把“自由迁徙、安居乐业”作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但无论是现实基础还是制度准备,当前都不具备全面放开户籍自由流通的条件,未来最有大可能的路径仍是渐进性的改革。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已经不需要再讨论,当前要做的就是尽快定出时间表和路线图,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在城市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记者在阅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还发现,今年的报告中没有出现“农民工”一词,而去年这一词出现了9次。在谈到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时,报告用“进城务工人员”代替了去年的“农民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一夜之间全面放开,想进哪个城市就进哪个城市是不可行的。”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户籍制度不会一下子放开,更大的可能还是会采取渐进式的改革。

蔡昉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关系到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与提升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直接相关,下一步改革的速度应该比原来有实质性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户籍制度改革本身变得日趋复杂的时候,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剥离户籍制度的福利分配功能,恢复户籍本身的管理功能,通过给予农民工就业、住房以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务这三方面的保障来推动他们的市民化。

蔡昉表示,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把更多的农民工纳入城市户籍,这是选择性的,需要劳动合同签订时间、社会保险缴纳年限等条件。另一方面,在户籍制度没有彻底改变之前,尽可能让常住人口享受公共服务,剥离户籍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关系。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需要付出成本的改革,但改革的成本如何分担,各利益相关方,尤其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尚未达成共识,这也成为这项改革举步维艰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辜胜阻认为,应该加大中央财力的转移力度,设立农民工市民化的专项转移支付。

蔡昉则认为可以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他建议义务教育的责任由中央来承担,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地方的成本,也可以解决多年以来义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

反腐重心是加强制度改革 《反腐败法》立法或将加速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是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

温家宝说,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反腐,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改革现行的权力结构,才能形成防止腐败的三大机制:惩戒机制、防范机制和保障机制。

所谓“制度改革”,“在我看来,更偏向于权力结构和组织体系的改革。”李永忠说,制度改革就是要改变目前“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高度重合的权力结构”,改变了这样的权力结构,组织体系也会相应地调整和变化。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告诉本报记者,制度反腐中的“制度”二字,不一定就是法律,可能是一种政策,“不可能所有制度都制定成法律,但是我们会越来越多地走向法制化,用法律将‘制度’确定下来,实现依法治党、依法治国”。

目前,反腐败还缺少一部单行法规。姜明安表示,改变这种局面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反腐败法》。

姜明安透露,“两会”之前,全国人大法工委召集有关专家,召开了“立法规划编制工作专家座谈会”,就未来五年的立法规划项目征询法学专家的意见。姜明安等人提议全国人大加速《反腐败法》的制定。因为从大的环境上讲,《反腐败法》立法规划已经具备了最佳时机。

社保全覆盖背后:制度中应加更多实质内容

“全覆盖”是 2012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词。在过去的五年中,城乡居民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人人享有”的目标。然而,这种实现更多地停留在制度层面,距离达到真正有“水平”的保障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温家宝总理昨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国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各项养老保险参保达到7.9亿人。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还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

养老和医疗是两会中民众最为关注的热点,这两个领域也是中国应对老龄化的主战场。国家老龄委办公室最新发布的报告称,2013年,中国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从目前的保障水平和制度安排上来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显然还存在诸多不足。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不能再满足于建立制度了,而是应该给这些制度中加入更多实质性的内容,提升保障水平。

社保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近年来,随着公共服务覆盖人群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对社保的投入大幅增加却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因而感到压力巨大。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一些社保制度虽然从制度上实行了全覆盖,但如果去实际调查就会发现其实还有很多遗漏,原因就出在地方财力上。

除了公费医疗之外,医疗保险方面保障水平不足的问题同样突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向记者表示,2010年,职工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只有67%左右,加上门诊等一些自付费用,总体医疗费用自付率在40%左右。同时基本医保制度也存在问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与保障不足并存。

这些问题都向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挑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建议,继续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同时,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

今年政府的财政赤字增加至1.2万亿,其中中央财政赤字增加至8500亿。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赤字将用于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也将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昨日公布的2013年预算报告草案显示,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6550.81亿元,增长13.9%。其主要用途是,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并巩固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成功。

预算报告草案还显示,2013年医疗卫生支出2602.53亿元,增幅高达27.1%。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