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或沦为“大而空”
2012-04-27 09:05: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年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另据媒体近期报道,国家级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已交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修订,规划名称也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改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按照时间表,规划年内将会出台。

 

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改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不难看出,一方面是高度提升,另外一方面是时间的拉长。为什么会拉长时间,会不会是因为工程太过庞大,完不成。答案不得而知。业内人士担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做规划,感觉太难、涉及的面太广,担心很难做好。同时,一提起信用建设,业内专家都表示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的清楚,更有业内专家指出,国家级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在设计上必须谨防成为“大而空”的东西。

 

缘何信用建设那么难?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曾表示,信用建设贵在长期坚持,难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他表示,不能急躁,不能急于求成。问题的产生有它的根源,诚信的缺失也不是一天两天,搞一个运动或者搞专项治理,追求只在一段时间内就解决问题,太急躁,而且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新年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信用体系,下一步首先要打破这种信息的封锁。而打破信息数据封闭状态,实现共享,在陈新年看来,做起来很难。据了解,作为现代征信系统基础的信息开放共享方面,国家虽然投入了不少资金财力,但主要限于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垂直管理部门内部封闭式自我循环使用,分类监管,跨部门、跨行业缺乏横向沟通,更形不成网络式覆盖,独立的征信单位很难获取相关资料。

 

据全球最大的独立公关公司爱德曼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信任度综合指数从55%下降到51%的大背景下,中国76%的数字,一跃成为全球信任度综合指数最高的国家。然而,从细分行业的情况来看,中国食品与饮料成为最不受信任的行业。各个行业信用状况也参差不齐,且难有统一的监管治理方法。比如在证券市场,尽管其信息透明度要求极高,由于是虚拟经济,且涉及产品比较复杂、专业性比较强,一旦市场发生了违法违规的行为后,进行查处认定的难度非常大。

 

怎样不沦为“大而空”的纸上谈兵

 

每年的“3.15”能否变成每天都是3.15,众多网友表述其心声。有专家也指出,不能只依靠“3?15”这一天,应该把消费者的这种维权行动变成一个常规的操作。

 

信用建设背后必须有信息建设。如何打破现有的信息封闭状态,怎样将有条件的部门把行业内的信用信息整合起来,有序开放,同时建立部门间的有序交换机制,实现信息的高效查询和交换共享?陈新年建议,可考虑用有偿交换的方式打破僵局。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提出分三层次开发信息数据,第一个层次是公共部门将信息收集起来,建成数据库和网络,在部门内部实现共享,对于简单地为社会公众所需要的信息,应该向社会公众开放。第二个层次是向专业的信用服务机构进行开放,第三个层次则是在部门之间进行共享,政府的联合监管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开放。

 

从行业角度来看,业内人士建议,建立一个权威、专业、客观的第三方约束。

 

也有一些知名人士,通过其微博发布失信经历,并以在博客设专栏形式,列亲身经历的企业信用黑名单,提醒相关人士,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