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天猫和淘宝销售额达到190亿元,是去年这一天销售额的3.65倍。“双十一”的狂购浪潮还没消散,电商们又开始创造新的网购节日。
刚刚过去的12月12日,正好和“要啊要啊”谐音,因此被电商选为继“双十一”后的促销节日。电商企业挣得盆满钵满,当然偷着乐,但与此同时,买家抱怨的声音如滔滔洪水,此起彼伏。
快递变慢件
亲,都一个月了快递咋还没到12月12日,在杭州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陈雪将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光棍节"(11月11日)的货还在路上,"要啊要啊"(12月12日)又来挖荷包。”
在“双十一”当天,陈雪在淘宝网上一口气抢购了总共价值6000多元的货物,有热水袋、小饰品、家具等。至今为止,她的热水袋、小饰品等小件物品倒是一点一点收到了,但家具还是杳无音讯。“哎,记录上显示这些家具都还没发货呢,我能做的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催卖家了。”
吴女士这些天看见同事一件件“双十一”购买的快件到货,心里一阵郁闷,她在“双十一”当天购买的4件商品现在没有一件到手里。其中一双雪地靴11月14日就发货了,可到昨天她还没见到影子。“这雪地靴的卖家在广东东莞,往常两三天就到货了。现在却走了大半个月。”吴女士在淘宝网上查询该商品的物流流程,发现无法查询。于是她向卖家提出疑问。卖家无奈地说,他们所使用的圆通快递,当地分发站已经爆仓了,目前无法查询物流信息的单子,基本是压仓的快递,因来不及扫描运单号所致。“卖家说,现在快递公司快疯了,而他们也快疯了。”卖家向吴女士承诺会继续与快递公司协调,争取在下周初让快递顺利将商品发出。
导报记者也亲身经历了双十一“蜗牛式”物流。2012年11月11日当晚,记者购买了Jack&Jones品牌天猫官方旗舰店的两件促销商品。下单时间为11月11日22点50分,付款时间为11月11日23点,然而记者查询淘宝提供的物流动态显示,Jack&Jones发货时间为11月15日下午13点20分由天津发往杭州。记者实际收到商品的时间为11月22日上午,此时距离记者购买商品已经过去了11天时间。
先涨价再降价
亲,我们拥有价格的最终解释权先涨价再降价,这一实体店惯用的促销伎俩同样也出现在电商大战中。
杭州的消费者蒋小姐看上了某知名品牌羽绒服一件,“双十一”前网上售价为698元,按照“双十一”促销全场五折的标准,11日当天王女士只需399元就可拿下。然而到了11日,王女士却发现该羽绒服售价竟是540元。商家给出的解释是“所谓五折,是指专柜商品原价基础上的五折,该羽绒服在线下实体店内的原价为1080元”。当你想进一步申诉时,对方会很温和地回答你:“亲,我们拥有价格的最终解释权。”而据记者了解,此种现象并非个案,更有部分商品,“双十一”前后只有几元差价而已。
导报记者登录淘宝网的比价系统一淘网(www.etao.com),输入一知名空调品牌,发现其空调价格从“十一”前半个月就开始涨价。以一品牌KFR-35GW/(35556)FNDC-3空调为例,前一个月的价格为3341元左右,从半个月前开始提价,目前已涨至3766元,价格提升了10%以上,而“十一”期间,价格一直走低,降至3564元。
随后,导报记者又输入海尔、大金、美的、志高、奥克斯等多个知名品牌的空调产品进行查询,发现这些品牌的多个产品型号价格都在“十一”前有不同幅度上涨,波动在100元到300元之间,而“十一”期间则纷纷降价打折。
下单即缺货
亲,缺货,抢到也没用其实“憋屈”的何止这些。义乌的消费者张小姐“双十一”在欧时力天猫旗舰店购买了一件大衣和一条裙子。
直到11月14日,淘宝系统显示仍未发货。按耐不住的张小姐联系卖家,催问商品的发货情况。卖家的回复是:“因活动出库量大,一般会在下订单的七天内发货,不过具体的发货时间麻烦以实际显示的状态为准。”
但到了11月18日,张小姐的手机收到了来自网络卖家的短信“非常抱歉,因淘宝系统造成您系统中的订单中商品实物缺货,麻烦您尽快申请退货。”无奈的张小姐只能进行退货。“虽然我拿到了的超卖积分补偿,可一想到忙了大半夜却空欢喜一场,心里总是不舒服!”
碰到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数。同样在“双十一”,“新妈妈”孙女士看中了当当网上的“买满299元立减100元”。她向记者展示了当时的截屏:“囡囡常用的这款纸尿裤当当价59.9元,如果买5包就能减100元,算下来每包39.9元,相当于打了6.7折,比我以前网上看到过的最低49元还便宜。”但是,当孙女士正欲一次性来个大采购,却发现该商品已迅速显示“缺货”。
新闻备案
网购投诉上升109%来自义乌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11月份共接网购申诉23宗,快递申诉28宗,分别比上月上升109%和115%。工商部门在分析此类申诉后发现,双“十一”网商的打折促销,“亲”们网上购物狂潮的出现,网上销售量的增加,快递业务量的增大,快递运力、人力一时无法承受,是导致申诉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为此,义乌市工商局12315举报投诉中心提醒消费者,网购商品要谨慎。注意识别钓鱼网站;特别是贵重的商品尽量不要购买;商品价格与实体店差距大的,明知是假冒商品的不要购买;索取并保存好相关购物票据凭证;发生消费纠纷时,及时向网商所在地的工商12315申诉或向网购平台所在地的工商12315申诉。
另外,消费者应该尽量要求网店选择实力强、网点多、服务完善的快递公司;贵重物品选择保价快递;快递签收时,尽量在配送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当面照单验货签收,并拍照留存证据;发生纠纷及时向邮政或工商部门申诉。
- 当当网商户抗议强收店庆费 公司称不再回应 2012/12/14
- “毒尿裤”事件现渠道“罗生门”:货源存疑 2012/12/14
- 格兰仕千元售机长期不改 尴尬搅局洗衣机市场 2012/12/14
- 小米2断供:揭开期货手机真相 2012/12/14
- 电商机遇真的是险企“甜蜜负担”? 2012/12/14


- 真炒作还是假实惠 “双11”网购盛宴...
- 榆林商务信用平台启动 完善信用体系建...
-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上演续集 红罐包装归...
- BCP携江苏商务信用平台参展电子商务...
- 360百度大战升级 多方呼吁健全诚信...
- 搭载区域商务信用平台 促商务信用建设
- 南山光明再现丑闻 乳制品企业疑似集体...
- 2012中国行业信用评价推广与应用研...
- “库巴购物网”频频遭投诉 电商再遇冰...
- 淘宝漏洞衍生灰色产业链 电商信用面临...
- 纳纳购案终结 消费者赢了名誉输了金钱
- 商战变“火拼” 无序竞争亟待信用监管
- 奢侈品电商成掘金点 信用监管保障健康...
- BCP参展第三届网交会 加快信用认证...
- 2012年重点战略合作项目推介会圆满...
- 3C电商大战火热 信用或成制胜要诀
- 电商跨界容易越界难 行业亟需信用“无...
- 童装行业问题多 监管体系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