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即个人信息报告,相当于个人的经济身份证,记录了个人信贷信息即借债还钱信息,非金融负债信息,公共信息如欠税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等。个人征信全国联网,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
近期,朋友圈流传通过一些可提供个人征信查询的APP,足不出户就可以查到,号称“无需银行排队,直链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24小时快速查询。”
5月初,央行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里明确指出,要求运行机构和接入机构健全征信信息查询管理,严格授权查询机制,未经授权严禁查询征信报告,严禁未经授权认可的APP接入征信系统。央行征信中心的网站也在醒目位置挂出安全提示:“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也就是说,市面上这些代查征信APP实际均非官方授权认可。
业内人士分析,一些查询征信的APP之所以有市场,一是多数用户不了解个人征信及查询渠道;二是这类APP有可能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交给非法机构再进行交易买卖,或其背后可能是助贷机构或者P2P平台,推广开展相关业务。
自动跳转贷款软件 APP成隐私泄露高危区
最近,在福州市鼓楼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陈先生要申请一笔用于装修的小额贷款,需要个人征信报告。“身边朋友推荐说在APP上也可以查征信了,大热天的,懒得到银行查,还要排队。”
记者日前通过安卓应用商店输入“个人征信”,跳出多款标明个人征信查询的APP,其中一款名为“征信查询”的APP在下载说明中标注:能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征信报告,告别银行排队,一键查询信用,直链官方征信中心。
记者下载了一款名“个人征信查询”的APP,登录后显示“我要办贷款”“信用卡”等界面,而在“信用风险监测”版块,需要输入姓名、身份证、手机号、手机运营商服务密码等。其信用检测授权协议书上显示:“在您使用本公司与第三方合作方共同通过‘征信—个人征信查询’报告产品向您提供的服务时,本公司可能会将采集的个人信息、运营商信息等提供给本公司关联公司或合作第三方机构。”平台还显示,征信信息形成报告有时间周期,一般提交查询申请2天后,才可查看查询结果。
上述平台还发布了多款贷款产品和信用卡产品。而在另一款APP中,用手机登录需要验证码,发给记者的验证码短信抬头显示名为“借点钱”,登录页面还跳出“借钱就点借点钱”的大篇幅广告。随后,记者就接到了相关客服推荐贷款产品的电话。
融360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近30%的用户并不了解个人征信,仅10%的用户对大数据征信比较了解,因为需要办贷款或信用卡才关注的人数占比高达84.6%,绝大部分用户没有主动关注个人征信的意识。其中,0.6%的人表示是受相关新闻事件影响才关注个人征信。这些数据表明,关于个人信用方面的知识普及与教育亟待提高。
业内人士指出,代查征信报告最大的风险就是,代查机构会保存用户的征信报告。个人信息就是数据资产,个人的金融行为、社交数据可以构成一个人的数据画像,如果提供给征信查询APP的话,有着较大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各种各样的征信APP背后的运营主体,可能是助贷机构或者P2P平台,它们是否规范,如何对其进行约束和监管,本身就是个难题。
实为信息中介 用户信息或被倒卖
据介绍,一些借贷类平台因无法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查询客户征信,会通过征信查询APP获取客户征信报告。
在福州市从事多年小贷行业的资深人士戴经理说,用户通过这些APP确实可以查询到个人征信报告,而这实际上是通过用户提供的信息去央行征信系统查询得到的,APP只是扮演了信息中介的角色。目前,现金贷行业有一个乱象,就是用户信用信息在现金贷产业链条上不断被倒卖,被整理、保存、再加工等。各类贷款产品对于信息的需求不一样,所以用户的相关信息成为重要资源。
“据我的观察,这些查询征信的APP就是利用用户的信息,一是推广自家的贷款产品,第二个可能是倒卖用户的信息。也就是行业内所说的‘名单’,价格根据信息的‘新旧’程度而定,在0.5元/条~2元/条不等。”
记者还针对利用第三方(APP)平台查个人征信可能会影响贷款如房贷等的说法采访多家银行,了解到人民银行并无相关规定,各家银行也没有多次查询个人征信影响个人信用的规定。
“个人征信上的不良记录会影响贷款,至于通过何种渠道查等并不会影响用户在银行的相关贷款业务。”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相关人士说道。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因各家银行的规定不同,个人的信用贷款业务是根据各家银行所定的征信系统来处理的,用户若因操作便捷而短期内通过APP频繁查询个人征信,确实有一定影响,自查要适度。
APP未获授权 查征信需走正规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在给记者的采访回复中提到,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尚未推出个人信用报告查询APP软件,也未授权任何机构及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同时也提醒,通过第三方手机APP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存在个人隐私信息被非法采集的风险。为了查询信用报告,用户必须向第三方提供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等信息,在身份验证过程中往往还需要提供银行卡号码,首笔贷款或信用卡的金额等个人隐私信息。同时,用户通过APP查询、下载信用报告,用户的个人登录信息及信用报告可能被第三方非法保存。
“第三方手机APP软件安全管理水平不一,一旦遭黑客攻击或内部管理出现纰漏,就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给用户带来损失。”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相关人士建议通过正规渠道查询。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征信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对于查询征信涉及的信息泄露和倒卖个人信息等行为,在法律上又有何相关规定呢?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兆增认为,目前我国的多部法律都有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相关条文。从民法来看,主要涉及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进行刑事诉讼。“如果用户发现这款APP涉及泄露个人信息隐私,可以报警处理。”丁兆增说道。
北京市盈科(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吴贤军指出,根据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九,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在给记者的回复中指出,社会公众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正规渠道有三种:一是互联网查询。个人只需登录征信中心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网址:https://ipcrs.pbccrc.org.cn),通过身份验证后,即可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查询结果在24小时内反馈。
二是人工柜台查询。个人可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前往当地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柜台现场查询并当场获取本人信用报告。
三是自助查询机查询。个人仅需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前往省内个人征信自助查询网点,通过刷脸和刷身份证,即可在1分钟内获取本人信用报告。福建省目前已有120个自助查询网点,关注“福建征信”微信公众号,可实时查找离自己最近的自助查询网点。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已在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福州市民服务中心以及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营业部等14个金融机构网点布放了自助查询机。
- 宋红光:推动县域信用经济模式创新 2018/06/19
- 高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资产管理思考 2018/06/19
- 尤猛军:城市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着力点 2018/06/19
- 国家发改委黄勇:加强社会信用的四点建议 2018/06/19
- 连维良:信易+”系列将在更多民生领域创新应用 2018/06/19
- “诚信春运”:让回家的路更加温暖
- 聚焦2017电商诚信新进程
- 2017中国商业特许经营信用体系建设...
- 第六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成功在京召...
- 公务员诚信建设 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
- 共享单车火爆的背后 折射出诚信的隐患
- 社会惩戒到底有多严?诚信体系建设体现...
- 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培训会成功召开。
- 国富泰与您共建"诚信之壤"
- “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启动大会暨中国盐...
- 第五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 暨“互联...
- 电商“双11 ”有诚信才有未来
- 我国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倒逼企业诚信...
- “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完善征信体...
- 疫苗之“殇”?暴露的是社会诚信缺失的...
- 信用监管体制缺乏 “百度推广”深陷信...
- 2015年国富泰信用工作时间轴
- 第四届中国行业信用评价结果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