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警方破获的假药案,让百度再陷“竞价门”:一盒假药,成本31元,最终售价660元,其中高额利润并没落进假药制售者的口袋,有75%左右交给了著名搜索网站:百度。这些卖假药的花大价钱去百度竞价,削尖脑袋去占领关键词搜索排行榜上的靠前位置,忽悠更多的消费者。
这条新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2008年底,有媒体披露,百度竞价排名导致搜索结果不公正,劣药假医排名靠前,误导患者花了冤枉钱,还延误了病情。时隔两年,这不由得让人好奇,怎么又是竞价排名?怎么又是百度?
这种竞价排名的方式是否合理,姑且不论;但人们会问:一个影响力如此巨大的网络平台,起码不能成为卖假药者的舞台吧?
数据显示,搜索引擎已成为我国2。5亿网民查询海量信息的入口,直接影响着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这就使搜索引擎具有了相当的公共性。对百度这样一个占据中文搜索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搜索公司而言,对自己发布的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假如认为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没有审查、核对的义务,谁给的钱多,就往前排,这肯定是一个自砸招牌的做法,不仅会丧失公众信任,最终还有失去竞争优势的危险。
据称,2008年被曝光后,百度对广告客户资质进行了全面审查。可从此次“竞价门”来看,百度的审查措施显然不够完善。当然,面对每天需要处理的海量信息和广告,审查和监管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有难度并非不可为。比如,是不是应该更为严格地审核广告主的资质呢?尤其对食品、药品等影响消费者健康乃至生命的广告和信息,更该格外重视,应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同时,应该建立有效的投诉、反馈系统,让消费者可以对违法广告、信息进行投诉,网站进行核实后,及时做出处理。这样,不但可以借力弥补审核漏洞,而且还能减少对消费者的伤害。
此外,对于网络假药广告和信息的甄别难题,需要互联网企业负起责任,更需要工信、食品药品监督等政府部门共同破解。如何形成一个有力的联动系统,协调共管,尤为重要。
对此,中国商务信用平台(BCP)的负责人史宏宇表示,目前,BCP信用认证中心已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医药健康领域开展信用认证工作,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和第三方动态监督,帮助消费者识别购药风险、明示虚假药品、保障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交易安心和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 【舆情分析】政府应突发事件应对需善用网络平台 2012/05/02
- 中国铸造行业第二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公示 2012/04/27
- 关于首批25家中国铸造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2012年复评结果的公示 2012/04/27
- 2012中国互联网交易投资博览会(第四届)邀请函 2012/04/24
- 传统品牌触网须破四大瓶颈 201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