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社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唐福勇:诚信中国建设开启新篇章
2016-11-08 10:46:0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日前,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务诚信、个人诚信、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三个重要文件。这堪称中国诚信制度建设的里程碑,影响至为深远。

日前,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务诚信、个人诚信、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三个重要文件。这堪称中国诚信制度建设的里程碑,影响至为深远。

近年来,中国的诚信建设一直在路上,比如央行牵头的全国征信体系的建设等,但时至今日,仍没有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居民和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

可喜的是,诚信建设工作今天已被纳入重要议程,更提出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体现了中央从我做起、从政府做起、从公务员做起的决心。会议强调,要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发挥政务诚信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的重要表率和导向作用。

如果说此前诚信建设是从个人、企业入手,那么未来将是包括政务在内的多头并进,共同推进诚信建设。这一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明确表示,加强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将建立诚信记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作为诚信建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推动建立各地区各行业个人诚信记录,强化应用,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此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是基础数据录入与逐步共享信用记录,在信用应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方面做得较少。2014年之后,征信建设的节奏有了明显加快,比如央行先后对市场放开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阿里的蚂蚁信用查分、腾讯微众银行的人脸识别贷款、拉卡拉的考拉评分等一系列基于大数据的征信产品陆续面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更广泛的信用数据收集与应用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然而,现实的困难也难以回避。中国诚信体系长期以来形成的 “有信无用”“缺信少用”以及法律的滞后,使得中国的征信建设之路遇到了不少瓶颈。比如我国的征信体系覆盖仍不充分。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共收录8.9亿自然人信息,其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4亿;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2146万户,其中597万户有信贷记录。从全国个人征信系统来看,目前,个人征信数据覆盖度为35%,考虑到我国55%的城镇化率,城镇人口个人征信覆盖度也只有61%。

此外,中国大量原始征信数据都分散在金融机构、司法、工商、税务、公用事业单位等部门,想要获得并统一这些数据并不容易,这导致大数据征信缺乏数据支持和依托。其次,用大数据进行信用评估时,很多数据会涉及个人隐私,尤其是对个人社交圈和电商交易的数据、通话记录等数据的应用。目前国内关于个人隐私方面的保护还处于相对空白,如果过快推进大数据征信,企业将有可能会面临法律和道德风险。与此同时,国内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制度不够健全,导致违约成本较低,难以有效抑制违约风险。

因此,逐步统一归纳分散于各部门及市场运行中的诸多征信数据是未来落实中央深改组提出的三个诚信建设文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要加快诚信立法步伐,否则,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风气将难以较快形成。

更为重要的是,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到社会到市场再到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从政务诚信开始,接下来,全体民众与企业也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弘扬守信品德,抵制失信行为,从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诚信氛围,携手打造一个诚实守信的美好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