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社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套路频出 隐形“校园贷”背后暗藏杀机
2017-09-20 09:08:46 来源:大河网
在校园贷被叫停以后,改头换面的非法信贷仍然在诱惑着大学生,监管部门还要重点关注、重点监控,从源头上治理乱象,堵死漏洞。

6月28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网贷业务,并明确推出时间表。

9月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校园贷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明确要求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同时,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满足学生金融需要。

校园贷P2P平台有的已关停有的已转型

记者此前曾联系多家P2P平台,除部分平台因所放贷款未收回而未完全退出外,多数平台已将校园贷业务从主业中剥离。

“我们4月份都不做了,很多学生防P2P平台像防贼一样,校园贷整体大环境也不好。”7月6日,一家曾从事郑州本地校园贷业务的P2P平台市场部主管曾先生表示,从今年上半年起,不少从事校园贷的P2P平台就已开始转型或关停,将主要精力放在工薪阶层的消费贷款、房贷、车贷这些传统但比较稳定的市场上。

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121家校园贷平台中,有47家平台已选择退出。这47家中,有28家平台选择停业关闭网站,其余19家平台则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工薪阶层的贷款业务。仍在运营的74家平台中,专注于做校园贷业务的仅剩21家,其余53家都已开辟新业务,占到总平台数的72%。另据盈灿咨询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23日,整个互联网金融平台方面,仅剩31家平台专注于校园贷业务。

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认为,虽然数量下降,但监管层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目的在于降低监管成本,将市场规范从头做起。

国内多家银行陆续推出正规产品校园贷正门打开

随着“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加大,其正规军力量日益壮大。9月1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对外宣布推出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大学生融e借”,该业务目前已在北京、哈尔滨、上海、南京、威海、武汉、广州、成都、西安、杭州10个城市的15家高校开展试点,后续还将陆续推广到更多高校。

除了工行,目前还有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青岛银行等机构推出了“校园贷”产品,以更好的满足大学生小额贷款需求。

开正门 堵旁门

所谓“开正门”,是指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进一步针对大学生合理需求研发产品,提高对大学生的服务效率,补齐面向校园、面向大学生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短板。

所谓“堵旁门”,是指此前从事校园贷业务的P2P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退出整改。

校园贷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各大高校新生陆续入学,“校园贷”话题再次引发关注。这些经过改头换面的“校园贷”再次将目标锁定在大学生身上。

多名大学生参与校园贷刷单被骗

近日,山东省泰安市破获了一起以校园贷为名的诈骗大学生案,犯罪嫌疑人虚构自己或自己的朋友是某校园贷款网络金融平台内部工作人员,声称需要帮忙“刷单”走业务量、提升业绩,以给好处费给提成为诱饵,骗取在读大学同学、朋友以及他们的大学同学、朋友等大量钱款。

截至目前,初步证实上当受骗在读大学生90余名,涉及山东、辽宁、黑龙江、河南、天津等省市39所大专院校,涉案金额180余万元。

校园贷穿上兼职招聘马甲” 246名大学生被骗超300万元

假意招聘学生兼职,实则利用学生办理网络贷款。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因涉嫌坑骗246名大学生办理贷款,涉案金额高达300余万元,被合肥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

王某某等人利用QQ群、58同城、赶集网和大学生互相介绍等方式散布招聘学生兼职广告,吸引大学生应聘,进而引导他们办理贷款。

换汤不换药的校园贷平台变种

还有一些校园贷平台,虽是宣布了转型,其实仍旧是在做校园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之前一些做校园贷的平台,其业务从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变成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等业务,只是面向受众仍然是大学生。有的平台还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对于此种类型的校园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

以名校贷而言,其在7月初宣布退出校了园贷并正在转型。但其旗下的麦芽分期做了“医美分期”,还有“教育分期”、“婚庆分期”、“旅游分期”等众多项目。麦芽客服这样介绍自己:麦芽分期主要针对有整容整形需要、培训需要的学生,我们是与商户进行合作,将借款直接打给商户,不经过学生。乍一看与校园贷似乎毫不沾边,但实际上大部分项目还是盯准了大学生群体。

美容贷培训贷

关于美容贷,近期媒体曝光的比较多。诸如“美容咨询十分钟,贷款3.5万元,反悔要扣1万元违约金;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不仅免费做美容还能拿小费,最终却发现倒欠6万元信用卡债;网贷3万元用于美容,到手仅有500元”的报道,近期经常出现在媒体的头条。

另一个热词就是培训贷了,专门针对那些刚毕业的学生。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为找工作,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的就被贷款。因迟迟还不上贷,已多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现在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他口中的“贷款”,就是指“培训贷”。企业以招聘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但很多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能硬着头皮还贷。  

为何紧咬大学生不放

人人贷创始人张适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广义个人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50万亿的规模。这一市场可细分出包括房贷、车贷、信用卡和一般性消费信贷在内的四大领域。网贷平台所对标的正是一般性消费信贷市场,其份额将占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10%左右,即5万亿的市场水平。

按照张适时所说,目前网络信贷平台,是在争夺这5万亿的一般性消费信贷市场。这对于网络平台有足够的诱惑力。

大学生变形的价值观

按照一些校园贷平台的初衷,是用于帮助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和创业。但是这一初衷,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走样。从助学贷款变成一般性消费贷款,让这些本来就没有金融概念和收入来源的大学生,陷入巨债的同时,也变相助长了不正常的价值观。

在关于校园贷的报道中,大部分借款的学生,都是运用所借款项购买自己本身没有能力承受的奢侈品。父母所给与的生活费不够支撑他们购买奢侈品时,他们便把目光转向了网络借贷。

整治校园贷不能仅靠取缔

“校园贷”之所以能在大学找到滋生的土壤,业内人士认为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部分大学生爱慕虚荣。的确,低利息、高额度、无抵押、到账快,这些极具诱惑性的字眼让有的大学生眼热心动。

若不分析其根源性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只是“一刀切”式取缔可以在面上切断现有校园贷业务,并不能切断学生贷款的内在需求,也不能达到取缔“校园贷”的预期效果。

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理应保持清醒头脑、提高风险意识。一些大学生需要反思: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高消费?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多开展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同时,大学生也要提高自我管控能力,切勿头脑发热。

在校园贷被叫停以后,改头换面的非法信贷仍然在诱惑着大学生,监管部门还要重点关注、重点监控,从源头上治理乱象,堵死漏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