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资讯新闻 > 正文
    
病态“邮件促销”揭开电商竞争短板
2012-07-18 15:25:59 来源:BCP中国商务信用平台
电商竞争进入“战国时代”,各家电商不断抛出策略疯狂抢占市场份额。营销作为电商们的助攻利器,已经不可避免地沾染上好战的血性,沉迷在急功近利的进攻号角之下。

电商竞争进入“战国时代”,各家电商不断抛出策略疯狂抢占市场份额。营销作为电商们的助攻利器,已经不可避免地沾染上好战的血性,沉迷在急功近利的进攻号角之下。根据webpower中国区对4000名邮件收件人连续一年时间的跟踪调查发现,互联网营销手段之一的邮件营销轻“运营”重“促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尤其在电商领域,病态的“邮件促销”最为泛滥。

邮件营销和邮件促销,虽然只差一个字,但理念完全不同。邮件营销是在尊重用户体验的基础上通过邮件与用户保持沟通与联系。而邮件促销,则丝毫不顾及用户感受,粗暴地推送纯粹的促销邮件。促销邮件往往有一些共同特点:标题大同小异、文案照搬照抄、甚至连折扣噱头都雷同。

毫无疑问,促销邮件是不受用户待见的,已经反伤到电商的整体声誉,完全可以用病态来定位,下面是一些典型的“病症”,值得广大电商从业者引以为戒:

1. 疯狂促销

无促销不邮件,这是目前电商价格混战中邮件促销的最显著表现。不难发现,邮件中涉及的商品或服务功效等内容被无限制夸大,限时、限量、抽奖等字眼被任意使用,以此混淆用户判断力。这样的邮件,势必将对其 “品牌可信度”造成沉重的打击。

因为“邮件品牌可信度”直接与用户的反馈、地址列表的活跃度挂钩,一旦“邮件品牌可信度”降低到15%的警戒线,促销邮件的弊端即刻暴露,将导致“发的越多反馈越少”的后果。如果不加干预,将会进一步导致退订率提高,从而导致整个“地址列表活跃度”恶化。

2. 原价造假

价格在促销中是异常敏感的因素。在促销邮件中,电商们会经常利用这一手段吸引用户,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并不是所有电商都真心实意地让利打折,它们会运用在虚高原价的基础上大幅度打折等手段欺骗用户。因此,既然原价已经造假,打折自然也不是真的。

不过,用户对价格的敏感远超过商家们的自作聪明。webpower前一段时间做过一些有关 “价格战”的调研,结论很有趣:“商家出于竞争目的被迫造假”的比例一度高达40%;而“商家即使不造假但依然让人觉得造假”比例竟然维持在80%以上。另外,关于“打折感受”的调研显示,用户对“打折理由很牵强”、“打折理由不靠谱”、“很讨厌打折字眼”的态度占比分别为71%、42%、23%。

最终,缺乏新意的原价造假,已经造成让用户有了很强抵触情绪。电商们应当尽快摆脱类似抄袭造假的怪圈,一方面可以从提高商品展示水准角度努力,另一方面则可通过提高邮件创意的频率和深度来改进。

3. 货不对板

用户通过邮件入口点击进入官网,最终购买了产品。然而,却出现了产品型号、配件、附加赠送品、包装、三包卡等与网站上承诺不一致,甚至遭遇山寨冒名品、水货换正品、旧货代新货等严重问题。

这些货不对板的现象,导致了用户对电商行业普遍的不信任感。webpower的调查显示,对这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行为,高于90%的用户“感到严重心理伤害”,并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犯罪”,尤为警醒的是,这一比例正呈现上升趋势。

4. 服务缩水

无论哪个电商,线上服务都显得热情似火,但当用户支付结束进入线下环节时,一些电商的服务则明显不接地气。如预约成功的服务订单,往往暗藏时间、地点等各种含糊的约定限制条件,导致用户在实际消费时常常遭遇拒绝。

在接受webpower调查的用户中,低于30% 的用户认为“服务条款约定不够细致”,这说明用户的辩识能力有待提高;高于50%以上的用户认为“缺乏对应惩罚条款”,说明用户的法律意识正在提高;高于80%的用户认为“缺乏独立第三方维权组织联系方式”,说明监管漏洞一直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