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充满着香芝麻炒菜油、橄榄调和油等旗号的食用植物调和油,但其主要成分却是大豆油。这其中芝麻油、橄榄油又有多少?消费者无从得知。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标准,商家在调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边球已成为业内“共识”。而从2004年就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直到现在还在难产中。
□市场乱象
调和油大多不标配方比例
在北京各大超市里,记者发现,各大食用油企业均有调和油产品出售。如金龙鱼的第二代食用调和油配料表中显示含有8种食用油,而福临门9调均衡食用调和油配料表显示有9种食用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米糠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
不过,记者注意到,这些品牌的调和油配料并未标明具体占比。尽管金龙鱼的第二代调和油标签上有显著的“1:1:1”字样,福临门的9调均衡食用调和油包装上也有醒目的“黄金配比”字样,不过,对于这些食用油配料究竟在所购产品中的比例是多少,消费者并不知情。正在选购食用油的吕阿姨告诉记者,只听广告宣传称是营养健康,但自己并不清楚“1:1:1”、“黄金配比”到底指的是什么。
尽管大多数调和油的标签上很难找到配方比例,但是我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根据这项规定可以看出,这些食用调和油标注的配料表中位列第一位的应该是使用量最大的油种。记者发现,市场上多数调和油品牌标签上的配料表第一位都是大豆油,显然,上述调和油基本上都是大豆油为主。
用贵油品冠名吸引消费者
尽管市场上多数调和油都是以大豆油为主,但记者发现,各种调和油名称却是五花八门,如花生浓香食用调和油、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添加海洋鱼油调和油等。这些冠名“花生浓香”“橄榄原香”“香芝麻”的调和油中花生油、橄榄油、芝麻油在配料表均不是位列第一位。如京粮集团的火鸟“香芝麻炒菜调和油”则注明顺序为: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胡姬花的花生浓香调和油配料为: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
“如果产品说是‘芝麻调和油’,那我就认为这油肯定以芝麻油为主了”,市民王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配比她也无法判断。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调和油看不到所含各种油料的具体成分和比例,生产企业往往仅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价格高的油品放很少比例,用价格低的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却将调和油以前者来命名,从而吸引消费者。“因为大豆油价格低,而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油品价格相对较高。”
“一般而言,食用调和油配方的前两位占到最大比例,后面的配方成分几乎都不足10%。”一家粮油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市场上主流品牌调和油主要配料就是大豆油、菜籽油,区别就是其他油种多少,像花生油、葵花籽油等价格相对高的油种在调和油中的含量普遍少,但是企业却都用这些油种冠名,甚至不到1%也敢冠名。
□业内说法
消费者知情权被侵害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终端市场上存在的调和油品种不下二十种。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前10名食用油品牌占据了约72%的调和油市场份额。但多年来,调和油配方比例不公开也成了业内普遍现象。
“譬如叫橄榄调和油、芝麻调和油,其实橄榄、芝麻的占比不到1%,却加入大量价格低廉的棕榈油,售价不菲”,中国粮油学会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成分配比不透明,企业随意挂名,不守规矩,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针对调和油配方比例不公开的现状,粮油行业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去年就曾公开表示,“食用调和油是个高毛利率产品,其配方被企业宣称为高度商业机密,消费者缺乏基本的知情权”。
其实,在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有相关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者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专家表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如果公布了配比其实就相当于公布了成本。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只要不标配比,一些企业可能会对调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进行调节,消费者却无从知情。不仅如此,由于消费者缺乏对调和油各种油品构成比例的了解,导致长期误食,给身体营养均衡也会带来影响。
□探因
调和油国标9年尚未出台
市场上调和油的种种乱象为何能够长期存在?
“这是因为我国8种食用油新国标实施已多年,唯有调和油国标一直缺位”,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表示,目前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于2004年10月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但是,上述法规对调和油却无任何束缚。
据悉,2004年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后,当时食用调和油市场的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的问题就已经引起有关部门注意。2004年12月,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上海召开研讨会,官方、学界以及企业代表参加了研讨,确定了《食用调和油》标准制定方案,并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请立项。但是,随着后来在征求意见时,各方意见不统一,直到今天,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也未现真面目。
检测方法缺失无技术支撑
“食用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的另一原因就是检测方法缺失,导致调和油国标缺乏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王庆荣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而业内有说法称,目前的技术下,只有调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类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出来,但是很多调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9种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难在机器中测定出来了。由于技术的空白,使得调和油的检测方法无法普遍运用于目前的调和油产品。
据王庆荣透露,中国粮油行业协会正联合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一起在研究检测方法,这方面的牵头人为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记者近日多次联系何东平本人,但他表示目前他不方便对调和油标准等相关问题发表意见。
不过,王庆荣向记者透露,本月底该检验方法的核定工作将在深圳召开。据他了解,这个检验方法的精确度为2%,即调和油中添加的油种比例达到2%就可以检测出来,该检测方法一旦被核准,将对国标的正式出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新进展
征求意见稿近日将公布
去年8月,时任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张旭东就向记者证实:关于食用调和油国标已经立项。京华时报记者日前再次联系张旭东,他表示食用植物调和油国标征求意见稿近日将对外公布。
据悉,2007年,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形成了“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送审稿》”;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08年10月25日。随后,最终完成的《送审稿》与《编制说明》、《意见汇总表》一同打包在网站上公布。
记者查阅到当年的《编制说明》,其中特别强调了标签的重要性,规定了食用调和油的原料原产国、质量等级须标注外,当油脂中各原料油比例大于2%时,须标注各原料油名称与比例,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不过,2008年的调和油标准《送审稿》等公布后就一直没有下文。直到2011年9月,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召开了《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预审会。据称,后来提交的调和油国标报批稿是重新拟订的,与之前2008年版本的《送审稿》相比有较大改变,甚至有些地方完全不一样。
京华时报记者胡笑红
(京华时报)
- 呷哺餐具消毒粗糙 回应:严肃处理相关人员 2013/12/06
- 花11万换配件竟是水货 修完还有20处毛病 2013/12/06
- 日药企第一三共化妆品下架 现多起肿胀搔痒症状 2013/12/06
- 中国首个“诚信体系”通过验收 2013/12/05
- 统一饮料含铜叶绿素钠 退货条件严苛引不满 2013/12/05
- 林先生 投诉 当当网 - 待解决
- 殷先生 投诉 77座网 - 待解决
- 林先生 投诉 厦门崇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待解决
- a先生 投诉 天秀团 - 待解决
- 彭先生 投诉 厦门崇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待解决
- “双十一 ”光棍日的 “骚动”季节 ...
- 6000万话费!折射应用市场乱象
- 2013行业信用评价推广与应用研讨会
- 消法20年大修 亮点大盘点
- 凝聚诚信力量 实现中国梦想
- 新西兰“肉毒杆菌”乳品事件
- 肯德基麦当劳食用冰块比马桶水还脏
- 电商税否 解读后商业时代损益表
- 国富泰招商银行共推中小企业增信融资贷...
- 商务信用研究中心
- 国富泰网络信息搜索暨舆情监测情报分析...
- 国富泰信用服务白皮书(V2.0)
- 儿童节遥想:何时能还孩子一片净土?
- 羊肉掺假门再创国人消费信心
- 农夫山泉“标准门”折射中国市场三大缺...
- 国富泰与360战略合作发布会
- 有多少潜台词隐藏在“限奶令”背后
- 《中国行业信用评价A级以上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