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工作 > 正文
分享到:
    
浙江力打“信用”金招牌:失信高成本倒逼自觉守信
2016-08-09 09:06: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为市场经济先发地区,浙江早在2002年就开始建设“信用浙江”,是全中国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近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在全中国范围内首创提出了信用建设指标体系,开启浙江信用建设又一段新征程。

说起此前曾闹得沸沸扬扬的“天价鳇鱼”、“天价大虾”,很多人脑海中显现的并不是鳇鱼和大虾本身,而是生发对诚信缺失的愤慨,甚至形成对一个城市的固定印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仅仅对人,信用建设对一个企业、一个地区而言,也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为市场经济先发地区,浙江早在2002年就开始建设“信用浙江”,是全中国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近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在全中国范围内首创提出了信用建设指标体系,开启浙江信用建设又一段新征程。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浙江省信用办主任徐幸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浙江积极建设信用体系,就是希望浙江能打上诚信、信用的烙印,让人们有朝一日提起“浙江”就能联想到“信用”,让“信用”成为浙江的又一金字招牌。

让信用“可量化”:首创信用建设指标体系成新亮点

浙江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运行了10余年;2015年1月份,浙江又提出了建设“浙江省失信黑名单制度”,要求建立各行业、各领域失信黑名单,并在“信用浙江”网上专门开辟了失信黑名单专栏,黑名单的集中披露震慑了失信主体和当事人。

据统计,“信用浙江”网受众参与度颇高:截至2016年6月,“信用浙江”网企业法人信用档案查询量已累计突破1亿次,其中2015年全年查询量为2177.6万次……

在十余年信用建设的努力下,视诚信为生命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浙江的企业当中。

温州佩蒂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该公司总经理郑香兰看来,客户不仅是“上帝”,客户是“一切”。她认为,任何产品质量事故都会削弱客户的认同度,没有客户的认可,企业最终会失去客户,而赢得客户的首要条件就是诚信。

“十多年来,浙江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徐幸表示,尽管如此,毒胶囊等事件的发生依然说明浙江信用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

他认为,国家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浙江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了更好氛围。同时信用体系建设也是浙江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而近期发布的《规划》,就为浙江信用建设勾画了新的蓝图,并在全中国范围内首创提出了信用建设指标体系,让信用“可量化”成为一大亮点。

细数该指标体系中的8项指标,其中6项为约束性指标,2项为预期性指标,概括而言,就是实现“六个全覆盖、两个翻一番”:信用代码全覆盖、“双公示”全覆盖、失信“黑名单”全覆盖、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全覆盖、地方信用网站开通全覆盖、“信用浙江”客户端使用全覆盖、公共信用信息年查询量翻一番、信用服务业营业收入翻一番。

它们不仅是浙江信用建设查漏补缺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引领信用建设工作的关键。

从乡土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转型期间,人与人之间关系愈发淡漠,信用缺失问题层出不穷,但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跟进却相对滞后。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认为,浙江提出这样的指标体系,不仅为社会转型期间加强社会信任建立了机制,也为失信行为戴上了枷锁。

据浙江省信用中心主任王宁江介绍,其中备受关注的失信“黑名单”建设,目前已有浙江省重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餐饮服务、律师被吊销执业证书、产品质量、主观故意违章乘车、行贿犯罪等13个领域的181家企业、1128名个人的失信“黑名单”在“信用浙江”网发布,计划到2020年末,浙江省40个重点行业领域实现失信“黑名单”全覆盖。

对此,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表示,要追求“可量化”、可追溯,浙江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等自身优势,让企业和个人等信用主体都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

除失信“黑名单”全覆盖外,浙江还将狠抓信用代码全覆盖,提升监管效率,计划到2017年底,实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对浙江省所有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全覆盖;计划到2020年末,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全覆盖,以加强应用协同实施联合奖惩;计划到2020年,浙江省信用档案的年查询量将翻一番,突破4500万次……

徐幸认为,“十三五”时期,只有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切实发挥信用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才能更好地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多重“跨界”共建同享成大方向

2016年上半年的一天下午,来自浙江省磐安县玉山镇的执行干警小杨的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那头的赵某急匆匆地说:“我是玉山法庭的一个被执行人,现在坐不了飞机,我愿意来履行相应还款义务,我再也不逃避了。”

原来,赵某在2013年有执行案件一直没有履行,当时因到外地做生意需乘坐飞机,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无法购买到机票,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他赶紧和玉山法庭联系并履行了相应还款义务。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随着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这样的现象在眼下的浙江已是常态。

杨轶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浙江已经到了一个较高层次的经济发展阶段,物质基础扎实、百姓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法治环境不断改善等各方面因素都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较为优渥的环境,同时也必然对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让失信的高成本使失信的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上难以立足,从而形成使人自觉守信的倒逼机制,这就是浙江的“诚信建设之路”。

这其中,失信“黑名单”建设作为近年来浙江信用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可谓功不可没。

王宁江告诉记者,从失信“黑名单”的运行机制来看,主要是共建、共享、共用。

共建,是各部门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头建立本行业领域相关主体的失信“黑名单”;共享,是各部门单位将建立的失信“黑名单”信息推送至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失信“黑名单”专栏,实现与其他部门单位和全社会共享;共用,则是要联合各有关方面建立针对失信“黑名单”主体的联合惩戒制度并加以落实,切实加大对失信“黑名单”主体的惩戒力度。

在各部门协同推进浙江信用体系建设之时,浙江省发改委负牵头之责,在包括信用记录应用在内的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中起了表率作用。

前一段时间,浙江省发改委就对参加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重点工程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专家初审的50家企业进行了信用核查。

核查结果显示,50家相关企业中有2家企业存在失信行为,分别是浙江建德某公司于2013年4月27日受浙江省质监局行政处罚、浙江温州某公司于2014年8月5日受浙江省文化厅行政处罚。

这两家企业所受的处罚虽看似属于与评审活动不相关领域,但从信用角度来看必然都是企业的信用“污点”,最终影响其申报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重点工程,可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德盛者其群必盛,德衰者其群必衰。时刻谨记着这句话的郑香兰说:“在产品质量上,宁可企业损失,也不能将不合格产品交到客户手中。”

除了各部门联动建设“信用浙江”,浙江还奉行“政府推动、社会共建”的原则。

2009年起,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就与阿里巴巴开展合作,以协议约定方式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清退、拒绝服务和恶意拖欠贷款客户等信息在“信用浙江”网发布,在政府加强与市场、社会力量的合作,共同推进信用建设上做了初步探索。

目前,在“信用浙江”网发布的恶意拖欠贷款客户信息、拒绝服务客户信息、欠贷企业信息累计共800余条。

此外,在“十三五”期间,浙江还将打造“信用长三角”区域合作示范工程,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信用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国家信用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

王宁江对记者说,针对区域特点,“信用长三角”的建设推进,将从旅游、环保等方面先行入手。 

编织 “全省一张网”:敲警钟推动社会发展成终极愿景

在浙江,企业一旦失信,就基本无处藏身。

浙江省已实现公民、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五位一体”、“四网一系统”的信用信息征集基本布局。目前,法人和其他组织信用系统已汇集46个省级部门报送的信用信息,数据指标项达289类2014项,公民信用系统已汇集24个省级部门的信用信息,指标项达56类542项。

浙江正致力于进一步扩大信用信息的征集范围,让更多的领域、更多的人来当“监督员”,进一步发挥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作用,将“全省一张网”织得更密更好。

上述提及的建德某公司和温州某公司的具体失信行为、处罚结果和处罚时间等在“信用浙江”网上公开发布,任何人只要点点鼠标,企业的信用状况就呈现在眼前,一目了然、一清二楚。

经营之道在于诚,赢利之道在于信。一朝失信,企业就有了信用污点,有了污点,企业在很多领域、很多方面都受到限制,甚至寸步难行。有了“污点”,企业是不是一辈子都不能洗白了?

事实并非如此,“污点”是企业一生的“警钟”,也可以是转折点,鞭策、警示着它成长发展。

如浙江省内某知名建筑企业存在生产安全事故,浙江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不良记录“黑名单”榜上有名,企业信誉度直接降为最差等级D,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下滑,严重影响该企业参与优质品牌、优质工程等的评比。

此后,该企业吸取安全事故经验教训,开展隐患排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人员责任意识,后因其处罚记录已满1年公布期限,不再纳入“黑名单”管理,目前该企业信誉度提示为B,信用状况良好。

在2014年8月5日受到行政处罚的温州某公司更是敲响诚信警钟,洗心革面,从“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被评为“温州市百佳诚信企业”和“重质量、守诚信”示范单位,原行政处罚单位浙江省文化厅发函建议取消对此公司的处罚信息的公示,目前该企业信誉度提示为A,信用状况优秀。

正如徐幸所说,“‘黑名单’只是手段,建设诚信社会才是目的。”

慌张打电话的赵某,在履行相应还款义务后,当地法院依法按程序将赵某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综观该过程,“全省一张网”式的联合惩戒不仅对其失信行为造成了震慑,也最终促进了社会诚信的建设。

当然,不让诚信经营的企业吃亏,也是诚信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浦江云鹤锁业有限公司,因合同信用管理体系健全、合同行为规范、合同履约率高,没有存在违法违规记录,而成功续展了浙江省“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由此,该企业便可获得包括该县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厅以及财政、社保、银行、海关等17个政府部门共50余项优惠政策的扶持。

杨建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个契约经济,说到底也是诚信经济。离开了诚信的契约,市场经济将很难运转;同理,离开了诚信,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共同体的建立、社会的凝聚力也都将大大削弱。

当下中国经济,包括浙江经济都已进入了换挡期,而换挡不仅仅需要产业转型升级,也需要软环境的转型升级。在徐幸看来,“信用浙江”建设就对浙江发展带来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其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就在于降成本。

对个人而言,降低了交往成本;对企业而言,降低了交易成本;对政府而言,降低了治理成本。

新时期浙江要转型升级,要注重创新驱动、科技力量和知识产权等,在杨轶清眼里,这些都需要信用体系建设的支撑和保障。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人才、资本都可以引进,唯有社会信用环境无法引进。”徐幸认为,从这个角度而言,完备的信用体系、优良的信用环境是无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