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信用、虚构评价未来将被定性为违法。昨日,商务部公布的《商品流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透露了上述消息。“消费者在网购时会将商家的信用等级和商品评价作为考量,但可能这些评价或信誉度并不可靠,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刷信用’,这次征求意见稿将对该问题做出规定。”商务部法条司副司长陈福利称。
有分析人士指,《商品流通法》的草案正式出炉,将意味着相关政府部门正在将线下的标准逐步移到线上,法规正式出炉前,预计相关电商巨头将启动新一轮内控。
网购信用将步入“法制”时代
网购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通常都会参考售卖店铺的信用评级。那些好评多、“星级”高的商家,无疑会聚集更高的人气,进而获得最高的成交量。
不过,陈福利昨日给出的说法,已经表明现有网购商品的评价可能是被虚构的,甚至本身就是一桩买卖。
据南都记者了解到,仅2013年淘宝网络安全部门查获虚假交易买家账号就达800万个,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阿里巴巴方面相关负责人昨日告诉南都记者,淘宝一直坚持严厉打击炒信行为。截至目前,淘宝网通过系统核查、人工审核、全网举报等一系列举措对信用炒作实施打击,一旦发现,对涉嫌虚假销量、信用的店铺和商品,视严重程度给予扣分、搜索降权甚至关闭店铺的严肃处理。淘宝网也积极关注可能出现的炒作新动向,如合同炒作、网站炒作等情况,也逐步列入淘宝监控体系中。
“在打击炒信方面,我们一直与专案部门和公安机关保持合作和互动,对外围炒作团伙进行严厉打击。炒作信用的网店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欺诈为,所得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得话会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专门从事信用炒作的公司或个人要承担帮助侵权的连带责任,同样因为所获金额巨大、情节严重会构成刑事诈骗。”该位负责人如是说。
电商平台或借机顺势而为
易观智库电子商务领域的高级分析师卓塞君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刷信用和炒信用是浮在水面之上的不正常现象。比较普遍。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通过人为甚至软件刷信用的问题。对此,阿里、京东、苏宁等巨头都进行了打击。但同时刷信用的问题,又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如果说一些以机器的方式或者说用IP代理的方式来做虚假评价,还可以用网络封堵的形式来处理,那么人工的方式的虚假评价,要清理起来就比较难。后者通常有真实的货品和事实的成交,但评价却是被夸大和炒作的。
“商务部此次拟以立法的方式来规范网购刷信用的问题,表明商务部已经在逐步按照线下的标准要规范线上,预计未来线上定价、运营、评价等方面的监管都会逐步到位。当然,对于部分此前受到炒信困扰的电商平台来说,或许也是一个借新法出台顺势而为的机遇。”卓塞君如是说。
采写:南都记者 马建忠 实习生 伍梦瑶
- 崇尚依法治企 打造诚信企业 2015/04/21
- 湖北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将在年内建成 2015/04/21
- 南昌将用3至5年的时间打造“诚信南昌” 2015/04/21
- 海南交警严查酒驾 推进酒驾与个人信用挂钩 2015/04/21
- 商务部将建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201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