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企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增强中小企业“免疫力”
2020-04-27 09:19: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以真实可信的纳税信用为贷款依据,既降低了银行经营风险,又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同时,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又进一步鼓励企业诚信纳税,真正发挥出“1+1>2”的成效。

面对疫情冲击,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免疫力”也相对较低。要让中小企业真正渡过难关,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出台帮扶举措,有效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

近期公布的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显示,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为84%,虽然较2月底三成左右的比例有很大进展,但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的平均开工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小微企业聚集的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复工率较低,微型企业复工复产难度较大。

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60%左右。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创造了75%以上的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发展好不好,不仅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成色,也影响着就业和居民收入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提升其应对疫情冲击的“免疫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

疫情防控中,为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有关部门从财税、金融、社保、外贸、就业等多个方面频频发力:减税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社保费;增信贷,通过3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了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降成本,减免中小企业房租、降低运营成本;缓期限,到3月底已对8800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减压释负,有效改善了中小企业生存状态。

但也要看到,与“大块头”的规模以上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免疫力”也相对较低,一笔贷款、一张订单,都可能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加之大量中小企业广泛分布于餐饮、旅游、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受到的冲击相对更大。随着复工复产进程的推进,供应链受阻、资金链紧张、订单减少、销售困难等新问题,都可能让已经复工复产的中小企业重新陷入困境。要让中小企业真正渡过难关,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出台帮扶举措,有效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

要增强政策有效性,让好政策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中小企业往往处于经济循环的末梢,要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增强抵御冲击的能力,尤其需要疏通好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以企业融资为例,媒体调查显示,尽管3月份一般贷款利率较去年高点下降了0.62个百分点,但一些小微企业依然觉得不够“解渴”,加上担保费等,综合融资成本负担仍然不轻。好政策要真正变成企业发展红利,关键还在于抓实抓细抓落地。

要增强政策针对性,实现精准助力复工复产、精准“滴灌”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覆盖面广,面临的困难也涉及方方面面、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一套政策、一种方案解决所有问题。在复工复产进程中,各地要及时掌握中小企业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配套措施,“一企一策”推动政策落地。企业成本高,就抓紧落实税费房租减免;企业缺订单,就帮助对接线上市场;企业用工难,就开辟招工“绿色通道”……只有设身处地、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着想,才能让好政策真正成为中小企业的“雪中炭”。

还要增强政策创造性,发挥政府部门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帮中小企业解难题。比如,疫情影响下,企业经营风险上升,一些银行出于防风险考虑,更加注重抵押和担保,这让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而税务和银保监部门联手推出的“银税互动”,则可以有效化解这一难题。以真实可信的纳税信用为贷款依据,既降低了银行经营风险,又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同时,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又进一步鼓励企业诚信纳税,真正发挥出“1+12”的成效。类似这样的“发明创造”多一些,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就能更好。

“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支持下,一定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更好发展”。在看清眼前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要看到,许多中小企业正在攻坚克难、逆境突围,只要多一份支持与关爱,多一点实招与硬招,广大中小企业定能穿越风雨,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