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副职年职务消费超百万 成落腰包的腐败
2013-08-13 10:35:16 来源:新京报
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记者日前在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国家财富,引起群众不满。
1
|
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记者日前在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国家财富,引起群众不满。
【花销】
至少配三辆车
“住洋房、吃海鲜、买高档礼物……领导根本不管单位还有多少钱,只管叫我签单开票。”一位经常跟随领导外出的某地财政局长诉苦说:“往往出去一包票子,回来一把条子。”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有的经济发达的地市要100万元以上。但许多基层干部反映,这只是职务消费的基本数额,这一级的副职一般至少配三辆车:轿车、越野车、商务车,加上公车私用等,仅领导用车的浪费就非常惊人。
【来源】
顶风偷建小金库
一位接待办主任说,一些干部往往打着职务消费的旗号,请客送礼拉选票,有的还往上级领导手里送,跑官要官。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盲目攀比,吃喝玩乐,生活挥霍,有的甚至违规挤占挪用扶贫、支农、救灾等款项,或向有关单位或企业转嫁费用。
有的领导干部在单位顶风私设“小金库”,作为职务消费的“蓄水池”。近年来,各地严查小金库,但大量预算外资金依然存在,“小金库”或变相小金库保证了领导干部有钱花、敢花钱。
【管理】
不装腰包不会被查
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干部之所以在职务消费方面挥霍无度,主要是因为制度不健全,不装腰包的腐败不会被查处。
许多县委书记认为,一把手不能直接分管财务,但怎么花钱,却是一把手说了算。记者在某贫困乡采访发现,书记乡长的公车均是新款帕萨特,问其资金来源,书记说:“东挪西凑,想办法呗。”其实除了吃拿卡要,还要挤占其他行政开支。
案例
1
退休干部天天开药转卖
更有甚者,一人当官,全家享受。
山西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告诉记者,一些领导干部看病存在“一人公费、多人享受”的现象,公费医疗成为致富门路。省直厅局有一位退休的厅级干部,每天都提着药兜到医院开药,过了马路就卖给药店,并根据药店的需要到医院开不同的药,随行就市,借机牟利,退休十几年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但谁也管不了,谁也不愿管。
案例
2
县委书记春节收上百万
一位县委书记私下告诉记者,单靠财政这点钱,不可能有太多职务消费。
他大致算了一笔账:仅春节一次,近百个县直单位多数会有“孝敬”,富单位一万两万,穷单位三千五千,加上金融、电信等企业,总数不会低于一两百万元,如果再算其他节假日和婚丧嫁娶活动,特别是干部帮人办事,即使不去主动腐败,一年下来也数目可观。
因此,干部的奢侈消费更多来自“灰色收入”。
案例
3
嫡系管财务腐败难监督
河北行政学院原常务副校长刘日说,职务消费范围不清、标准不明,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律不查,这就造成许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随意性大,有关部门查处起来难,且有法不责众之嫌。
另外,领导干部往往任用嫡系管财务,职务消费只有少数人经手,势必造成“上级不监督、同级监督不了、内部监督难”的情况。即使审计出来,面对“巨额假发票、白条入账”等违法违纪现象,也多是只上报不查处。
对策
江苏河北等地探索职务消费“包干制”
副市长称一年60万额度基本花不完
记者在江苏、河北等地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正在探索“包干制”等措施,遏制职务消费奢侈化。
大包干至少减支50%
近年来,河北某市探索职务消费包干制。当地一位副市长说,他一年60万元额度,基本花不完,还有余钱支援分管的穷单位。“以前签单时,开会专找五星级宾馆,吃饭去高档饭店……花起钱来毫不心疼。现在大家比着少花,多花了觉得面子上不好看,秘书们月月都算账。”
大名县委书记边飞认为,有额度总比没有额度强,大包干起码能减少支出50%。可采取人手一卡,卡上定额,个人包干使用,超支自负。
建议撤“政策研究”部门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一位干部认为,单纯的部门合并解决不了职数超编、职务消费过高问题,当前许多职能部门或处室已经形同虚设,或功能重复,亟须梳理部门职能,该撤的撤,该合并的合并,减少了职数,职务消费自会减少,这比减多少经费都有效,还可以减少人头费用。
南京一位干部建议,机构改革后政府可以购买社会服务,如各地各部门都有“政策研究”部门,大量人员就是为领导写材料,不如把政策咨询功能分担给高校、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少养人也能节约职务消费。
尽快制定职务消费法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遏制铺张浪费之风,可实行单位发票双重实名制度。也可把职务消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范畴,领导干部必须定期在民主生活会上公布消费情况。这样,就有可能减少“白条收据假发票,吃喝玩乐全报销”现象。
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职务消费法,把职务消费主体、范围、形式、数量、监督、奖励和处罚等内容清晰规范,厘清各种模糊概念。(新京报)
相关文章
- 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8.7亿贪污数额或来自网络 2013/08/13
- 新西兰拟成立专门机构彻查“毒奶粉”事件 2013/08/13
- 城管制度之弊反思:城管小贩都是制度受害者 2013/08/13
- 攀钢钒钛被任志强微博爆料排污 承认子公司污染 2013/08/13
- 老凤祥豫园商城表示接受行政处罚决定 罚金已从轻 2013/08/13
- 商务信用研究中心
- 国富泰网络信息搜索暨舆情监测情报分析...
- 国富泰信用服务白皮书(V2.0)
- 儿童节遥想:何时能还孩子一片净土?
- 羊肉掺假门再创国人消费信心
- 农夫山泉“标准门”折射中国市场三大缺...
- 国富泰与360战略合作发布会
- 有多少潜台词隐藏在“限奶令”背后
- 《中国行业信用评价A级以上企业名录(...
- 315·BCP网购投诉大盘点
- 毒校服事件警醒服装制造业
- 电子商务非法外之地 亟需认证门槛与信...
- BCP参展2012中国网购会推广认证...
- BCP信用投诉中心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 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 加快商务信用体系...
- 真炒作还是假实惠 “双11”网购盛宴...
- 榆林商务信用平台启动 完善信用体系建...
-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上演续集 红罐包装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