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
发 展 一项重大战略转变
会议认为,对接相关国家建设和发展需求,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运用商业模式,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不仅是扩大国际投资经贸合作的重要机遇,可以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也是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会议确定,一是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二是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重点,针对国际市场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三是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巩固通信、电力、工程机械、船舶等成套设备出口。支持企业境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四是完善支持政策。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政策,立足长远支持一批重大项目。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五是强化统筹配套。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我国企业和公民在境外的安全。六是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当地就业,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后续服务。把我国优势产能和装备打造成国家新“名片”。
李克强说,中国经济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开放与改革一样,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需求。”他说,“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经济发展,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重大机遇。”
2014年11月19日,到当年11月26日,再到12月24日,再加上本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在3个月内4次讨论了“走出去”的问题,而这3个月内国务院一共只召开了12次常务会议,专家认为,这说明政府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高度重视。
“总理近期频频出访并带回千亿大单,这其实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融入世界经济的新常态。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经历了以前的招商引资阶段、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阶段、收购自然资源阶段,现在进入了产能转移和成套设备出口阶段。由于成套设备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在这个阶段,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升级、产品创新方面作用非常突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胜春点评说。
“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通过对外投资和设备出口信贷,扩大产品出口和发展服务贸易,促进经济转型的条件。一是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具备了产业基础;二是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具备这样做的金融条件;三是中国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新型服务业已经发展起来,需要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开 放 主推高铁核电“走出去”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冬季达沃斯论坛致辞中再次明确表示,将创新对外投资的合作方式,中国的高铁、核电、航空、电信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对接当地的市场需求。专家认为,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的“走出去”将是中国新时期大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参赞高振廷表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能够有效带动输出包括高端领域和低端领域的货物、技术和服务,促进包括机械、冶金、建筑、电力、电子、信息等国内众多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据测算,每修建1公里的高速铁路将会直接创造600多个就业岗位。
据悉,目前国际高铁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大,未来15年都将是高铁发展的黄金期。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巴西、土耳其等国近年来都纷纷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法国也制定了超过2000公里的延长高铁里程规划。根据国际铁路联盟的数据,2020年全球铁路建设总投资将达1.1万亿美元,全球高铁投资达7万亿元人民币。近两年间,有100多个国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团曾考察中国高速铁路,其中十几个国家正与中国南车进行深入洽谈。目前,我国企业已经承揽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铁路建设项目。
近期,核电设备出口更是取得突破进展。开年首月,中国就和巴基斯坦签署340亿美元投资协议,将建设大规模核电厂、地铁及轻轨站等。此外,由中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共同参与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近期也有望取得重要突破。“中国近两年在海外核电项目的建造和运营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部分核电设备也已实现国产化,具备了加速‘走出去’的能力,而且这对国内经济稳增长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策 略 警惕海外投资风险
尽管近期政府加大对“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力度,但是专家表示,企业投资海外仍需警惕风险。
“我国对外投资时间不长,不仅规模小,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后来者没有经验,对国际市场的情况不熟悉,缺乏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因此,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有自己的战略规划,包括国家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规划,必须有专业的技术品牌和竞争力,必须有金融方面的合作战略。首先,要重视对外投资的风险;其次,既要有盈利意识,又不能急于求成;再次,既要有分工,又要密切合作。”张曙光说。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综合部主任张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15年,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来说是个机遇年,但企业仍将面临许多挑战。第一,市场竞争环境更加严峻。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造成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丧失,企业业务模式同质化程度高,行业内分工合作体系尚未成熟,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竞争优势有所削弱。
第二,境外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在亚非国家,我国企业面临的各种政治、经济、安全风险有增大的倾向。从目前的局势看,今后一段时期内,部分市场面临的安全问题仍将日益突出。
第三,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目前促进企业“走出去”的金融财税体制不能完全适应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应进一步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如降低融资成本,开展国际上通行的项目融资业务,改进境外所得税等制度。
中央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表示,核电、特高压、高铁等正在成为中国“名片”,但是目前进一步“走出去”还面临一些障碍。尤其是走向国际市场需要资金支持,但是中国的金融系统发展水平低,不够国际化,效率有待提高。
- 财政部将继续加大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 2015/01/29
- 假货成剁手族的“心腹大患” 如何跳出网购那些坑? 2015/01/29
- 紧盯互联网金融 电商“圈地”搞赊账消费 2015/01/29
- 广州政府招投标 首打诚信分 2015/01/28
- 晒经验晒业绩不如晒信用 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