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团购陷阱
现在,网购能为市民消费的一大方式,不少市民加入到团购中。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市民都有团购餐饮消费券的经历,而当中不少人反映这些团购的美食有“缩水”的现象。业内人士表示,市民在网上进行餐饮团购时,要看清是否有限制条款。
谨防优惠券有猫腻
韩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网上团购过不少餐馆的优惠券,发现其中有不少猫腻。有一次他看到某餐厅原价98元套餐团购价只需要40元,团购之后去到那里才发现,原来该餐厅本身就在此时段搞特价,都只要40元,害得他牺牲睡觉时间,赶在午夜12点秒杀。他说,令他气愤的是某些餐馆不买账的态度。明明在团购页面上没有某项限制,比如必须在中午时段使用此券,结果前往就餐时却被告知只限中午使用。质问餐厅时,答复就是网站弄错或没写明之类的。他提醒市民,在网上团购餐饮券的时候要看清是否有限制条款,最好打电话到餐饮店问清楚再购买。
参团前要确认餐馆可信度
BCP信用投诉中心表示,消费者在网上团购美食,参团前可详细查询该网站的相关信息,以避免上当受骗。首先要尽量选择具有相应网络经营资质、资产规模较大、信誉记录良好的企业组织型团购网站,对个人发起的协议型团购网站要注意加强风险防范。有些大型的团购网站会提供退款服务,即某单团购结束后7天内,未消费的优惠券可无条件退款等。另外,购买某家餐饮商家的优惠券时,可以通过上一些第三方美食点评类网站,查看该餐馆以往的表现,来决定是否下单。切忌一看到优惠就盲目冲动地购买。
团购网站鱼龙混杂
由于团购类的网站目前正处于初创时期,水平难免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一些网站会盲目地追求速度和规模,从而产生一些有损于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如果在使用团购券到餐馆消费,消费者遇到问题甚至是纠纷时,该找谁解决问题呢?
BCP信用投诉中心解到,消费者和餐饮商家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法律关系,法律上责任追求的主体是团购类网站。也就是说,在凭券消费过程中,倘若消费者遇到菜量缩水、货不对板或者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可以当场或事后与餐馆沟通协商,但这不是法律所支持的;如果问题严重,无法通过沟通解决,消费者可以找消协投诉,要诉诸法律的,则只能向团购网站提起诉讼。
- 旅游团购陷阱多 呼唤诚信服务 2011/07/27
- 网络团购五大陷阱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