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3月份团购兴起,到6月份开始流行,网民们从好奇、狂热、失望、不胜其烦中一路走来,而团购也以超低折扣培养了大批“粉丝”,也培养了一种消费习惯。市场越做越成熟,但这个由青涩变透红的“苹果”,尝起来还是有些苦涩。
根据团800团购投诉区的跟踪统计,去年12月至今年5月,平均每月发生团购投诉641.5起,月增长率达34.5%。服务体验与承诺的差距以及对纠纷退款处理的迟缓,导致投诉率居高不下,让不少消费者一度产生“团够了”的不信任情绪。
暑期里,团购呈现出火热态势。学生结伴的假期旅行、情侣间互赠的七夕礼物、亲朋节日中的会餐,都能让人们实惠地“团”上一单,消费高峰给参加团购的商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据消费者反映,有些商家以限制团购券的兑换量理性控制客流,有些商家则是简单地将团购顾客随意拼成一桌,草草服务了事。消费者徐小姐就向记者诉苦,和朋友一起在某团购网站团了一份相当实惠的下午茶套餐,兴致勃勃地在周末前往时却被告知当日已不再接待团购顾客,生生吃了一次闭门羹。天津市河西区的邢女士也表示曾团购过一次SPA,但体验后感觉和网上介绍的环境、服务都相差甚远,非常失望。消费者杨女士给孩子团购了一次暑期写真,原以为199元了事,没想到从服装到影册都远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不得不再追加资金提升档次。另外,团购商家的线下服务无法满足消费者预期的情况仍很普遍,团购衣架质量不过关,价廉物不美;团购娱乐服务项目存在多项二次消费,旅游团购出现“无发票、无保险、无合同”的三无“零负团费”旅行等;团购商品价格还不如普通网购便宜,却被标出折扣高的幌子。
BCP信用认证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不少团购网站和商家对于销量、规章服务等环节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规划,团购的服务依旧面临种种考验。他建议,消费者在假日中理性团购餐饮服务类商品,错开高峰,对旅行出游等大宗团购则一定要确认对方资质以保证人财安全。另外,也建议商家根据自身承载能力提供团购服务,网站也可辅助进行限时限量和产品服务品质的监管,而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出台相应网络消费管理规范进行约束。
- 0元团购陷阱多 团购应看信用认证 2011/11/03
- 小心实惠团购成了“受气”团购 2011/10/21
- 首个团购监管法规将出台 团购“有法可依” 2011/10/26
- 团购网站近一成为僵尸站 团购需看信用认证 2011/11/02
- 国内团购:网站多信用差 2011/11/14
- 58团购:让信用伴随春天的到来 2011/12/16
- 团购业信用缺失严重 不规范团购网站将被淘汰 2011/10/25
- 团购受捧产生团购倒卖 2011/11/08
- 五大常见网络团购陷阱你留神了吗? 2011/10/13
- 团购信用缺失:第三方监管让问题滴水不漏 20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