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商务信用平台(BCP)了解到,温州,这座中国民间资本之都,如今风声鹤唳,由个人、钱庄、企业、官员、正规担保公司、银行所构筑的资金链条,正在逐环断裂。
从年初的一些企业主“跑路”(温州人对躲债的俗称)开始,危机初现端倪。财新《新世纪》在当地调查了解发现,真正产生连锁反应的,要从王晓东7月“跑路”开始。此人于2007年左右炒股、炒房发了财。随后开办了一家创投咨询公司,广泛吸收温州公务员的资金,至2011年7月左右,其借贷规模达12亿元。因为投资不当,资金链断裂。
这波及到温州龙湾巨邦鞋业的企业主王和霞。此人吸收了5000万元左右的资金,转手贷给王晓东。王晓东倒掉,王和霞选择了“跑路”。和巨邦鞋业相邻的宝业皮革和大华皮革等企业,因为民间借贷互保等原因,也于8月关停。
据中国商务信用平台(BCP)了解到,9月21日成为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一个转折点。当地的眼镜龙头企业温州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选择“跑路”,民间借贷规模在8亿元左右。已高度警觉的民间借贷人纷纷加紧收账,无形中又引发了更大规模的企业主“跑路”。截至9月27日,据当地公安部门统计,温州共有40多家企业主选择“跑路”。
企业主的“跑路”,引发了几家正规担保公司的资金链紧张。温州市担保协会副会长单位温州金桥担保和理事单位温州金泓担保,在这一轮风波中关停,从而引发与其关系紧密的地下钱庄资金断裂。
而上述有的放贷人,其实是利用一定的手段从银行腾挪出资金。当放贷人“跑路”后,背后的银行风险凸显,如鹿城农村合作银行就被卷入其中。放贷人陈繁蓉利用和鹿城农村合作银行分理处主任的关系,卷款而逃。
至此,一个资金崩断的链条已形成,从百姓、政府官员、地下钱庄、正规担保公司直至银行,无一幸免。
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调查显示,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据该市经信委监测,温州市民间借贷的规模已超过1200亿元。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说,温州90%的家庭都在搞金融。
-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2011/11/09
- 温州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向社会公开 2012/06/05
- 温州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向社会公开供“定向查询” 2012/05/24
- 发挥信用增进机构作用 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2012/02/06
- 国务院定向扶持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2011/10/20
- 重建信用之举 反陷“失信危机”? 2012/05/15
- 鄂尔多斯信用之殇 民间借贷引发纠纷年均增71% 2011/10/21
- 北京合九千律师事务所浅谈投融资双方的利益保护 2012/02/23
- 洛阳将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2012/06/11
- 吴英案:细节仍需梳理 融资尚待监管 201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