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者曾经是一个打工的穷小子,销售者也曾经是在美国摆地摊的。昨日上午,在广州市公安局召开的“经侦支队十年回眸”新闻发布会上,警方详细通报这起被公安部命名为“蓝色计划”专案的特大制假售假案。行动中,广州警方共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7个,抓获73名涉案嫌疑人。
群众举报牵出特大跨国售假网络
今年1月中旬,广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一跨国犯罪团伙的一个集装箱在深圳蛇口港报关出口,集装箱内装有假“LV”手袋、钱包8000多个,目的地是美国纽约港。
“由于举报信息较模糊,公安机关调监控录像时,货柜已经出海!”办案民警介绍说,出海的集装箱于今年2月被美国执法机关查获。由于案件涉及美国等国家,引起了公安部、省公安厅高度重视,立即调集警力展开调查,发现背后隐藏着一个特大的跨国制假贩假网络。
今年4月24日,公安部将该案列为“破案会战”重点督办案件,行动代号为“蓝色计划”。为此,广州市公安局成立了由该局副局长彭伊霖为总指挥,以经侦支队为主干力量的专案组。
广州生产假包海运出口美国中东
专案组经过近5个月的侦查发现,该跨国犯罪团伙以安徽人钱某收、代某勤夫妇为首,其以两家皮具行的名义在广州三元里专业市场租赁了两个档口和一处民宅作为业务接待室和产品展示厅,接洽客户和接受订单。接单后,钱某夫妇就委托广州周边的10多家加工厂生产假冒“LV”的手袋、钱包等皮具,再约定地点由各工厂统一交货。最后,通过深圳的代办人杨某锋联系货运及办理出口报关手续,以海运集装箱在深圳出口口岸将货物运到以美国为主的海外各地。
专案组发现,钱某收、代某勤夫妇控制了广州绝大部分假名牌包的对外贸易量,其发货对象主要是祖籍福建的美国女华人林某霞,少量货品也销往沙特、约旦等中东国家。
警方从窝点缴获的假货价值过亿
经过两个月的细致调查取证,公安部决定于5月29日开展抓捕行动,并在广州设立指挥部,指挥广州、深圳、福建等地警方统一收网。在广州主战场,广州警方出动了经侦、便衣、特警、治安等多警种在内的450多名警力。
5月29日上午,6个抓捕小组直扑钱某收所在的窝点,将正在房内睡觉的“老板”钱某收及其妻子代某勤当场抓获。
与此同时,其他抓捕点亦捷报频传,钱某收弟弟钱某才(负责假包加工)、海运代办人杨某锋等主犯逐一被抓,先后共有73人落网,其中钱某收等30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行动中,广州警方捣毁制售假窝点37个,缴获假“LV”、“GUCCI”、“Hermes”等国际名牌的手袋13380个,按照正品销售最低单价8000元估算,价值1.07亿元。此外,还查获假牌鞋800多对,以及用于收款转账的存折68本、银行卡23张。
境外捣窝再查获3集装箱假名包
美国执法部门根据中方提供的情报,也于今年8月在美国捣毁了一个专门销售假冒LV等品牌皮具的犯罪团伙,查获3集装箱的假牌皮具。
广州警方表示,此案的犯罪嫌疑人涉及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注册商标标识罪;洗钱罪等多项罪名。经核查,该个跨国制售假网络运营一年多期间,共涉嫌各类假冒国际品牌手袋、箱包共96万余件,总价值达到惊人的50多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此案是全国“破案会战”开始以来首宗跨国集群战役,也是广州有史以来最大一宗面向美国市场售假的经济犯罪案件。仅在去年12月至今年5月间,他们就向海外发了8集装箱的假LV等品牌包。
正品最低都要8000元假货批发最高才50元
造假主犯曾是箱包厂学徒,售假疑犯曾在美国摆地摊,惊人利润让他们一拍即合
安徽人钱某收在家中4兄妹中排行老大,因家贫1992年读完初一就辍学。1993年,钱某收和一伙老乡来到广州一码头做水泥搬运工,其后又去一工地做支架工人。1998年,钱前往中山市一箱包厂做学徒,从此熟悉了箱包生产的整个工艺和流程。而真正“起家”,还是在广州。
美籍女华人自动送上“商机”
在中山待了一年后,钱某收回到安徽老家,并与代某勤结婚生子。2004年,钱某收“杀”回广州,给一家背包公司做销售,之后,他在三元里的金亿皮具城租了个商铺从事背包生意,但是利润较低,一个背包的利润只有两三元钱,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更让他的生意到了山穷水尽之地。
2011年,一个女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钱某收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他整个家族的命运。她就是身在美国的美籍华人林某霞。据警方事后调查,林某霞曾在美国摆地摊,后来发现卖假“LV”包比较赚钱,于是想在国内订货。2011年,林某霞来到了广州金亿皮具城,拿着“LV”、“GUCCI”等产品的样书逐个询问,寻求能接单加工生产的商家,而且采取“先付钱后交货”的模式,迫切需要致富的钱某收就这样与林某霞一拍即合。
起初,林某霞的下单量不大,只有十几个,后来胃口越来越大,从几十个到几百个,最后都是以千为单位下单。
据了解,为了将假货运到美国,林某霞找到了在深圳开国际货运公司的杨某锋,并指定杨为唯一负责发货的联系人。在海运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杨某锋掌握了一套逃避海关抽检的办法,他将部分无商标的皮包混杂在集装箱中,屡屡蒙混过关。
- 央视揭秘假酒产业链 假红酒成本价每瓶仅4.8元 2012/01/30
- 消费警示:留学消费陷阱大盘点 2011/09/20
- 由“达芬奇”信用缺失现象引发的思考 2011/08/24
- 维权知识:假冒产品的特点 2011/09/05
- BCP提醒:手机投诉攀升警惕三大陷阱 2011/08/31
- 信用建设 企业发展的必要根基 2011/08/03
- 【新闻】达芬奇突发声明称无造假 矛头直指某电视台 2011/11/28
- 自家作坊产“特供茅台”网上卖 工商总局整顿乱象 2012/10/23
- 分析电商的中国式诚信 2012/07/20
- 物流成瓶颈 消费者网购家具“很受伤” 2012/08/15
-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上演续集 红罐包装归...
- BCP携江苏商务信用平台参展电子商务...
- 360百度大战升级 多方呼吁健全诚信...
- 搭载区域商务信用平台 促商务信用建设
- 南山光明再现丑闻 乳制品企业疑似集体...
- 2012中国行业信用评价推广与应用研...
- “库巴购物网”频频遭投诉 电商再遇冰...
- 淘宝漏洞衍生灰色产业链 电商信用面临...
- 纳纳购案终结 消费者赢了名誉输了金钱
- 商战变“火拼” 无序竞争亟待信用监管
- 奢侈品电商成掘金点 信用监管保障健康...
- BCP参展第三届网交会 加快信用认证...
- 2012年重点战略合作项目推介会圆满...
- 3C电商大战火热 信用或成制胜要诀
- 电商跨界容易越界难 行业亟需信用“无...
- 童装行业问题多 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 电商618血战拼价格难觅“又一春”
- “寿衣门”呼吁网购评价体系亟待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