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把握“三度”力戒失信整改花架子
2017-04-10 09:49:57 来源:映象网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面对长期以来制约执行工作发展的“老大难”,近年来党中央、最高法接连出台相关意见和具体规定,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逐渐形成了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手段的联合惩戒网络,体现了极大成效。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面对长期以来制约执行工作发展的“老大难”,近年来党中央、最高法接连出台相关意见和具体规定,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逐渐形成了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手段的联合惩戒网络,体现了极大成效。(4月6日  新华网) 

南宋朱熹言:“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失足可复立,失信永难回。作为社会关系的主要支撑点,政府的诚信决定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失信不仅损害政府公信力,更考验着全面依法治国能否落到实处。因此,想要提升政府公信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尤需严惩政府失信,力戒失信惩戒花架子。 

把握“精度”,找准失信原因。找准原因,是整改提升的前提。结合失信事例,找准失信原因,地方政府失信,主要源于“三习惯”。一是习惯“撇责任”。2012年12月,山西潞安天脊煤化工集团发生苯胺泄漏,时隔5天后,长治市才向省政府报告。“报不报,看领导”,很多突发事件,尤其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报送,一些政府部门及干部不敢担责,先“拖”再“撇”,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不伤害自己形象,希望一瞒了之,最终将引起群众不满,造成政府失信。二是习惯“吹大牛”。“干得好不如说得好”,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喜欢文过饰非,应该干好和完成的工作会当做成绩大吹特吹,而工作中损害了群众利益,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政府失信。三是习惯“换思路”。“一任领导一套思路”,这种现象不仅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也让在基层工作的干部群众不知所措,前任承诺,后任不理,造成政府失信。 

把握“硬度”,惩戒“老赖”行为。问题找准了,就要开好“药方”。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一些地方政府却成了“老赖”,原本就比普通人更惹人注目,更是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和信用。针对于此,政府一旦失信,上级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就应介入调查,严惩不贷,发扬好“钉钉子”精神,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挂单整改,从具体问题改起、具体问题抓起,推动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解决,不见效不收手、不落地不销号。 

把握“尺度”,检验整改成效。群众满意度是检验整改成效的重要标尺,可实施信息公开,让群众参与决策,让决策更加民主,行动更加规范,让群众满意,就得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到变化。对失信整改中个别地方政府存在的光喊口号不行动、避重就轻做样子等不肯改、不愿改行为,及时启动问责机制,加大对政府及其官员的问责力度,对问题严重者,严肃问责追究。严格要求失信政府将整改落实情况在当地的媒体通报,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坚持不搞变通、不打折扣、不掺水分,实实在在解决政府失信问题。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必须落实行政责任,打造“诚信政府”,不“踢”、不“拖”、不“撇”,落实整改失信问题,加强政府诚信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实提升政府公信力,使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定心盘”。(陈贵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