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舆情动态 > 正文
    
【舆情分析】人民日报:探寻互联网良治之道
2011-12-09 10:49:40 来源:人民日报

称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并不为过。

  

今年以来,一批政务机构与官员率先试水,目前,仅腾讯微博中就有万余个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账户,其中副厅及以上级别的官员260余人。新浪微博上的政务机构账号也超过17000家。从“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的广东省公安厅,到“同学你好”的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政务微博在与网民的积极互动中,听民意,解民忧,促民生,不仅成为官民沟通的全新渠道,也在无形中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增强了亲和力和凝聚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从数年前政府网站的兴起,到如今政务微博的遍地开花,反映出各级政府与时俱进、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行政能力、运用新媒体创新社会管理的不懈努力。但毋庸讳言,现实中依然有不少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或因缺少了解,或因缺少能力,难以摆脱对互联网的隔膜、恐惧和排斥。

  

客观来看,互联网以其即时、互动、海量的传播特征,推动了信息流通,促进了政府的公开透明。但与此同时,其匿名、缺少组织规范、社会动员能力强的特点,亦对社会信息的有序流动、社会稳定、个人安全带来冲击。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对全球公共治理提出了空前挑战。“7·23”动车事故中,铺天盖地的微博构成了强大的舆论场,在给相关部门善后处理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成为重新审视互联网舆论,改进互联网治理的契机。

  

传播技术与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对于肩负发展和转型重任、面临社会矛盾多发的现实、腾挪于多元社会利益之间的政府部门来说,直面挑战,谋求互联网良治之道,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破解“网络恐慌” ◇“众声喧哗”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舆论不再完全按照公权力设想的路线传播 ◇以平常心对待批评

  

记者:面对今天“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环境,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网络恐慌”,表现为害怕网络舆论,认为网民“非理性”,不敢或不愿与网民交流,担心说错话、表错态,以及担心嘲讽,担心难堪等。政府官员应当如何破解这种“网络恐慌”?

  

祝华新:首先要承认,“众声喧哗”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越来越成为官员执政必须面对的常态环境。其实,民间言论得不到呈现的时候,并不等于它们不存在。事实上,数千年来,民间的舆论场始终是“众声喧哗”的。人们在街口、在巷口,张家长、李家短。你把它堵住了,老百姓心里面还是会说。但互联网出现之前,公权力对传播基本上是可控的,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博出现以后,舆论不再完全按照公权力设想的路线去传播,一些官员就觉得很着急,感受到了“众声喧哗”的压力,这是“网络恐慌”的根源。

  

喻国明:在我看来,政府也好、企业或名人也好,都负载着重大的社会影响力,也必然要面对公众挑剔、指责的声音。这些挑剔未必那么公正,也许有一些情绪化,但这是所有政府、大机构、大人物应当承受的东西,要用平常心来面对。就好像以前,中国人不太适应国际舆论对我们的批评和指责,但今天的中国越来越自信,对这些批评也越来越能客观看待。我想,在对待网络舆论方面,我们的政府也应该经历这个过程。

  

邓建伟:作为公安机关,我们在网络交流中确实曾有这样那样的顾虑。2008年,我们最早尝试开论坛时,也曾担心,如果别人骂你怎么办?但后来我们发现,只要你开诚布公,与网民真诚交流,骂声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相信,大多数网民还是理性的,随着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越来越深,就逐步破除了这种顾虑。

  

我想,面对批评,破除网络恐慌,关键还是政府部门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其一,作为一个公共人物,要走得正,“身正不怕影斜”。其次,出发点一定要为老百姓服务。执法要公正,在交流过程中,接受群众监督的过程当中,也要正确接受群众的批评,甚至允许他们骂两句。群众不喜欢你,我们就要扪心自问,为什么不喜欢?群众冲着吐唾沫,我们首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

 

风险雷达舆情监测系统(yuqing.bcpcn.com)利用上千台服务器组成的云计算处理平台,采用全球独创的专利技术“PeopleRacnk”算法,所开发的舆情监测系统支持对海量信息库的高效搜索以及对于各种论坛、贴吧、博客等网站进行垂直抓取;对发现的数据进行逐条质量评价与分析,自动过滤掉无价值的信息,降低数据冗余,提高监测精准度。对抓取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精准有效的互联网舆情数据服务。

 

区域商务信用平台(www.bcpcn.com)新闻、公告与红黑榜发布功能,可搭建企业品牌美誉度的传播载体。凭借信用信息管理和发布经验,针对新闻、公告等形式的不同发布需求,为地方政府或行业商协会提供了更好的传播消费领域新闻事件,揭露不良企业失信行为,公布典型消费纠纷案例,直播重大投诉事件,通报投诉处理结果,追踪报道政府诚信系列活动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基础。帮助消费者了解市场最新欺诈手段、行骗伎俩,熟悉消费领域法律法规、政策动向,掌握维权常识、防骗技巧;通过信用分类的方式,让诚信守法的企业呈现在传播的焦点,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建立企业品牌形象,借助平台媒体功能奖优扬善,让企业的美誉度快速传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