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东省记协主席,高级记者。曾任全国记协副主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董事长、南方日报社社长,广东省委候补委员、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兼职教授。作品多次获国家级或省级新闻奖,是当代中国报业“媒体多品牌战略”、“媒体跨区域经营战略”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哲学博士,公共行政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韩国行政研究院和高丽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后,200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访问学者。曾任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助教,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讲师,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满州里市市长助理(挂职),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行政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专家评议组成员、国家质检总局人力资源中心顾问。著有《悄悄的革命》、《文化与超越》、《思想政治教育学》、《品德教育及评价》、《道德价值论》、《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国外组织理论精选》等。
主持人: 单学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舆情背景:
近日,网上流传的广西烟草局干部韩峰的“日记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日记载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香艳情节”和官员受贿的“敏感问题”,随后,韩峰因“犯有严重违法违纪错误”被开除党籍和行政开除,并因涉嫌受贿犯罪而被检察院依法决定逮捕。“日记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光因为被曝光的日记,还因为人们对网络曝光官员隐私是否侵害当事人及相关人员隐私权、名誉权等法律问题存有不同看法。官员的隐私权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舆情会商室。最近网上流传的广西烟草局干部韩峰的“日记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对网络曝光官员隐私是否侵害当事人及相关人员隐私权、名誉权等法律问题存有不同看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官员的隐私权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欢迎范以锦和竹立家两位老师光临,请两位先和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竹立家:大家好!
范以锦:各位网友,主持人,竹老师好!
主持人:隐私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否尊重、能否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官员也是国家公民,其隐私权当然受法律保护。但官员又非普通公民,其业余生活如果与权力相关,就并非全是私事。那么,官员个人隐私权的边界可以确定吗?官员的隐私权与普通民众的隐私权是否不同?对于腐败这类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是否还能享有隐私权?
竹立家: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隐私权,这是现代文明国家的一个常规。但官员是特殊人群,他的隐私权和公民的隐私权有所不同,将其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划归为隐私权是不对的。官员同公众不一样,隐私权的边界也不一样。
官员本身在现代文明社会是一个公众人物,因为他握有公共权力。按照现代政府运作的规则,公共权力必须公开透明,目的就是要防止公权私用,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物质上或心理上的好处。作为官员,他的隐私权一旦与权力挂钩,就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把自己的行为摊在阳光下。
换句话说,官员的隐私权范围比普通人要窄,他的行为和言行都要受到严格制约。因为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官员都是标杆性人物,对他的道德要求、政治要求要比普通人高得多。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讲,官员的家庭状况、财产状况,婚姻状况,日常生活状况,都应该向社会公布。
范以锦:这几年来,由一些官员的不检点行为引发了网民人肉搜索,查出了好几宗腐败分子的案例,应该说也是强化监督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手段不能够无边无际的滥用,这种搜索应该有一定的依据,不然的话可能会误伤一些无辜的官员。在公布材料的时候,尽管腐败分子的材料公布出来了,但受害人的隐私也同时暴露,可能对受害人是一种伤害。作为官员,应该比民众更自爱,对行为不检点的官员的监督出现人肉搜索的情况应当可以理解,但对民众绝不能采取这种手段。
网友“曝光的胶卷”:范老师,媒体曝光公职人员行贿、受贿、上班打麻将,甚至“包二奶”这些行为构成侵权吗?
范以锦:这是正当的舆论监督,不够成侵权!
主持人:请问竹老师国外对官员隐私权是如何确定的,对我们的参照和借鉴意义在哪?
竹立家:国外的隐私权是严格限定在个体的范围内,一旦超过这个范围,与公众利益和权利相联系,都必须公开,包括你的财产状况、婚姻状况、子女状况、家庭状况。一般来说,在国外隐私权主要是指官僚这一块,政治家必须毫无保留地公布自己的基本状况。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政治家没有隐私权。他获得权力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一个“透明人”,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对其行为进行监督,进行评说。
在我国,对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公共机构的一把手要坚决公开,包括他的行为、财产、家庭状况等等。换句话说,他应该是一个“透明人”。因为他对公务事物,从用人到用钱有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如果不对其进行监督,让其活动不公开透明,很容易造成公共利益的损失,有时甚至是重大损失。因此,我们国家的一些官员借隐私权这一说法掩盖自己的一些活动状况,包括财产、权力活动,是不合理的。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公开透明是对官员的必然要求。
风险雷达利用上千台服务器组成的云计算处理平台,采用全球独创的专利技术“PeopleRacnk”算法,所开发的舆情监测系统支持对海量信息库的高效搜索以及对于各种论坛、贴吧、博客等网站进行垂直抓取;对发现的数据进行逐条质量评价与分析,自动过滤掉无价值的信息,降低数据冗余,提高监测精准度。对抓取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精准有效的互联网舆情数据服务。
- 【新闻】“人肉搜索”应立法加以规范 2012/04/20
- 【社区】网上热传南京保姆“黑名单” 律师称或涉嫌侵权 2011/11/14
- 网络舆情来势凶猛 政府应如何面对? 2011/09/22
- 【贴吧】海尔保险疑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频扰客户 2011/12/27
- 风险雷达追根溯源 引导舆论有保障 2011/09/29
- 【论坛】专家呼吁细则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新规 2011/09/22
- 汪玉凯:官员开设微博该“放下身段” 2011/10/26
- 【博客】温州危机连累鄂尔多斯 钱收了吗”成流行问候语 2011/10/13
- 【贴吧】网上发帖炒作网下收钱删帖 警方破获网络敲诈 2012/02/16
- 【舆情分析】城管局长晨练捡垃圾成“街净哥”引热议 201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