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礼多人不怪!”逢年过节不少市民都会收到亲戚、朋友和同事的烟酒、食品等一大堆礼物,留太久会过期,扔掉又太浪费,该如何处置这些礼品,着实让不少市民颇为头疼。
眼见春节将至,有市民担心家中囤积太多礼物吃不完过了保质期,或被回收、或置换,一些市民也各出奇招。“这么多东西,吃吧吃不完,扔了又可惜……”收到的烟酒、保健品等年货市民是如何处理的呢?记者就此问题展开了调查。
调查
市民头疼年货成“剩货”
“节前收获丰富,节后‘烦恼’不少。”这是市民钟先生的心理话。来自荆门的钟先生目前在荆州开发区一家企业工作,由于平时交际比较广泛,过年前,钟先生就接二连三地收到朋友同事送来的“心意”。钟先生表示,自己平时生活消费主要在荆门,不少礼品对他来说并不实用。“平时吃饭都在单位,难道还要带着几桶油和几袋米回去?”钟先生表示,暂时不想使用,但不使用又不行,很多都有日期限制,因此必须尽快脱手。这个甜蜜的“烦恼”让钟先生哭笑不得,在低价转让了一张购物卡给同事后,钟先生还得继续寻找下一个买家。
拥有这种“甜蜜”烦恼的,人数并不少,笔者采访中发现,不少人年后家里均存放着过量的年货和礼品,其中以食品、补品、烟酒及购物卡代金券等为主。“补品类的送老人,零食类的送孩子。”王阿姨每年都会把送来的年货分门别类地送出去,她说:“过年图热闹,这家送来的我就送那家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剩余的了。”宋先生是湖北人,在某事业单位工作,他说,年前单位发了一些年货,但由于急着回家他没有处理。现在回来上班了。他先看了下有没有过期的,把还在保质期内的全部转赠给同事和朋友了。俞女士说:“春节我妈妈做了些方糕和团子,我把它打包快递给外地的同学了,他们都说好吃呢!”
吴先生也采取了将年货送亲朋的方式来消化,“除了留下自己爱吃的,其余都打包送给朋友或者亲戚,既做了人情,又把多余的年货消化掉了。”
“新年购买过多礼品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市民可以制定大致购买计划,以实用为出发点,不盲目追赶时尚,做到理性消费,这样也可以有效减少消费纠纷。”本报法律顾问、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尚万一建议说。
现象
土特产年货比较红火
“今年烟酒都卖得比较少,200元左右的酒卖得相对较多。”烟酒店老板说。据他介绍,店里主要销售五粮液年份酒,10年至90年的年份都有,而10年份的酒售价在1000元左右。“我的店是荆州唯一一家全权代理五粮液年份酒的酒行,即使是这样,店里生意比往年差得多。”老板满脸愁容地说道。
相对于烟酒店的冷清,位于同一路段的某大型土特产店生意则比较红火,不断有市民开着车前来选购。店铺的邓老板称,店里的特产有上千种,吃的用的样样齐全,价格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既有市民买回家当年货的,也有单位集体团购当礼品。店里实行会员积分制,部分商品对会员实行优惠,以扩大销量。“销量比往年还是有所下滑。”邓老板对记者说。
“每次过年都会收到一些烟酒,现在身体不好,烟抽得少了,酒也不大喝了,就想卖掉。”市民何先生拎着4瓶五粮液及6条中华烟来到城区一家烟酒行,“五粮液收购价格和中华烟的收购价格都是350元。”王老板检查物品的真伪后开出了价格。看到目前商场售价为600元的五粮液及近500元的硬壳中华烟被砍到了这个价格,何先生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不管顾客买的时候是多少钱,我们收的价格都是按照进货的批发价定的,毕竟我们也需要盈利。”王老板坦言虽然问询的顾客不少,但这个价格让不少顾客打了退堂鼓。
记者在城区一家烟酒回收店看到,市民张先生正在出售两瓶高度五粮液酒。当记者问及为何要出售时,他回答说:“这两瓶酒是元旦期间朋友送的。由于家人都不喝酒,所以趁着过年将酒拿来卖了,换点现钞还可以买点其他东西,要不然放在家里也是浪费。”
对策
网上“置换”渐成时尚
与不少市民直接回收年货、礼品不同,不少年轻家庭则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足不出户就能将“闲货”为“现货”。记者发现,网上出现了不少年货交易信息。一些交易网站开设“年货专区”,有的社区业主论坛上满是“交易帖”,还有的网友则在微博和QQ上“叫卖”年货。网友们交换的物品除了烟、酒、保健品、干货等传统赠品外,还有闲置健身卡、电子卡等新式礼品。许多年货都降价出售,比如,价值800元的茶叶礼盒以500元的价格转让,原价400元的橄榄油转让价仅150元,可选购多种礼品的1288元赠券现在打了3折。
虽说网上叫卖以及商店回收,让许多市民解决了年货闲置的问题,但是这种交易方式缺乏有效保障,让许多消费者不敢下手。“虽然这些产品价格很低,但是东西价格太低了,就让人担心它的质量,而且因为大多数网上叫卖的年货都是亲朋好友送的,没有消费凭证,一旦出现问题处理起来比较麻烦。”网友“一杯酒”称,他一直想在网上买礼品,但最终因为买卖形式不规范放弃了。
律师观点
转送需留意消费陷阱
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尚万一表示,市民在进行礼品交换时,要先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和联系方式;交易时,双方应签署相应的交易凭证,最好能当面交换验货;除此之外,置换的市民还要尽量索要原始发票、产品合格证和保修卡,这样在发生质量问题时,便于维权。他提醒市民,网上置换时要注意:置换的网上经营单位必须经过合法审批,获得经营资格;经营单位的信誉度够高;置换凭证清晰完整,并要妥善保管,作为维权证据。据了解,该律师事务所每年接到此类消费纠纷案件达50起,类型涉及商品质量,托运,物权等问题,尚万一说:“市民网购或者网上置换物品时应挑选有一定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大型网站,对宣传力度大的陌生或小型网站要多加小心,留意消费陷阱。若市民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或者向律师咨询相关事宜。”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2年度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公示 2013/01/28
-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2012年行业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公示 2013/01/25
-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发布首批印刷行业国家级信用企业 2013/01/14
- 商务部出台指导意见 促进中国品牌消费 2013/01/14
- 网购纠纷增长 第三方监管有效构建信用体系建设 2013/01/11
- BCP信用投诉中心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 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 加快商务信用体系...
- 真炒作还是假实惠 “双11”网购盛宴...
- 榆林商务信用平台启动 完善信用体系建...
-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上演续集 红罐包装归...
- BCP携江苏商务信用平台参展电子商务...
- 360百度大战升级 多方呼吁健全诚信...
- 搭载区域商务信用平台 促商务信用建设
- 南山光明再现丑闻 乳制品企业疑似集体...
- 2012中国行业信用评价推广与应用研...
- “库巴购物网”频频遭投诉 电商再遇冰...
- 淘宝漏洞衍生灰色产业链 电商信用面临...
- 纳纳购案终结 消费者赢了名誉输了金钱
- 商战变“火拼” 无序竞争亟待信用监管
- 奢侈品电商成掘金点 信用监管保障健康...
- BCP参展第三届网交会 加快信用认证...
- 2012年重点战略合作项目推介会圆满...
- 3C电商大战火热 信用或成制胜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