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工作 > 正文
分享到:
    
企业“善诺”应由法治诚信来“护航”
2015-06-10 10:58: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近期被媒体报道的小学生致信苏商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催捐与某企业要求患白血病女孩家属退还部分捐款两个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诺而不捐”、“赖捐”等慈善领域不良现象的关注。

近期被媒体报道的小学生致信苏商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催捐与某企业要求患白血病女孩家属退还部分捐款两个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诺而不捐”、“赖捐”等慈善领域不良现象的关注。

观察近年来的媒体报道不难发现,此类现象源源不断,难以杜绝,原因来自多方面。如何杜绝此类行为?法治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需“双管齐下”。

“诺而不捐”拷问企业诚信

5月底,一封来自小学生的“催捐信”让严介和陷入麻烦。

2013年10月,合肥师范附小的学生张欣冉获得一笔奖学金,共1万元。张欣冉小朋友将其作为“种子资金”,成立了启明星基金会,获得全校同学与家长们的广泛关注。

张欣冉邀请严介和前往学校做讲座,严介和不仅去了,还承诺向启明星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但事情过去了近两年,这笔捐款尚未兑现。张欣冉给严介和写了一封信,被媒体公开报道后,“严伯伯”终于有了回应。

严介和手下的太平洋建设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严介和一定会尽快兑现当年的承诺。至于承诺迟迟未能兑现,是因为“当年负责与合肥师范附小对接的工作人员离职了,没有做好工作对接,导致其他工作人员不知道这件事,所以造成了误会”。

这位负责人说,太平洋建设集团已经与合肥师范附小取得联系,并希望了解启明星基金会近两年的运行情况。而严介和本人并未接受媒体采访。

无独有偶,近期还出现了另一起“诺而不捐”的案例。

深圳市10岁的小女孩黄乐平今年5月被诊断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手术费用昂贵,家人无力承担,一度想放弃治疗。经过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源源不断地将爱心送给小乐平,来自各方的捐款超过百万元,很快帮小乐平凑齐了治疗费用。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谁料一家已捐款20万元的企业要求退回15万元,称从小乐平病床的照片上发现,居然有一个疑似Ipad的电子产品,小乐平家人有可能隐瞒家里有钱的事实。

后经查明,这款电子产品是小乐平的舅舅送的一款很便宜的平板电脑,并非Ipad。但在媒体和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见证下,15万元依然退还给了企业。

企业“诺而不捐”的现象较早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是1998年中部地区的洪水灾害,一些被央视报道捐款的企业并未兑现捐款承诺。随后在汶川大地震的捐赠企业名单中,亦有部分企业没有兑现承诺。近年来,媒体报道的此类个案不断,甚至出现极个别打着慈善捐赠而实施诈骗的案例。

不仅是企业,一些文艺界的明星也有类似行为。章子怡、余秋雨等人陷入“诈捐门”的案例曾吸引广泛关注。

“一定要被媒体报道企业才会遮遮掩掩地弥补过错吗?我们应健全机制,让捐赠的承诺真的具备‘一诺千金’的价值。”一位网友评论道。

何以杜绝“诈捐”惟有法治诚信

小乐平退捐款事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企业要求退款,从法律的层面来说,是否可行?

有法律界人士引用条文:“在法律意义上,在捐赠人表达其捐赠意愿且被捐赠人同意接受后,捐赠人与被捐赠人即形成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第186条的规定:‘赠予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予。但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予合同,不适用此款规定。’也就是说,捐赠人一旦承诺捐赠,就应当履行其义务而不能单方撤回捐赠。”

对此,这家企业负责人在媒体反复追问下,最终的说法是:“刚开始想过捐那么多,当时财务接到经理指令,便将20万元汇过去,但最后企业领导批下来的只有5万元。”

因此,这家企业的行为被定性为“赖捐”。针对此类行为,立法予以惩处的呼声不断。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隆鑫集团董事长涂建华认为,频频发生的“诈捐门”、“慈善秀”是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亵渎。他认为,要制定明确的法律条款,对“诈捐”、“赖捐”、“吃捐”、“骗捐”等危害慈善事业的行为进行定性定责,用制度规范和引导慈善行为,封杀钻营的空间,堵塞任意胡为的缝隙,让慈善回归它的本意。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诺而不捐’、‘多说少捐’现象,我们十分关注。在参与慈善立法的过程中,我们也向立法机关建议,在法律中增加关于兑现捐赠承诺的条款,通过法治的方式来消除这一不良现象。”

以立法的形式消除此类现象,在现实中并未突破。江苏省于今年1月出台首个地方性的慈善法规,但在法规中并未就此类现象予以规定。

亦有评论认为,在少数捐赠场合,“一些企业也是被方方面面的关系硬推到前台的。实际上,有些企业,根本就不具备捐赠的条件,或者说不具备公开承诺的捐赠数额的条件”,因此,在立法时,应充分尊重企业和其他捐赠人的自愿性。

在法律之外,解决“诺而不捐”现象还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

除了依靠法治,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路径,就是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指出:“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

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规范。”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