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出现多起利用“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形式向老年人推销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案例,而工商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消费者投诉也明显上升。这些假冒伪劣保健品如何披着“神丹妙药”的外衣,专盯偷老年人的退休金?为何“喊爸妈”“做游戏”等看似拙劣的推销手段能屡屡得逞?谁来斩断这些伸向老年人口袋的“黑手”?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山寨保健食品”泛滥老年人花钱反伤身
近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12315中心发出消费警示,提醒老年人警惕“免费讲座”、“义务诊断”带来的保健食品消费陷阱。根据12315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自9月份以来,有关保健食品的投诉、咨询明显增多,通过“免费讲座”等会议营销形式销售以及部分专营店销售的保健食品是投诉举报的重灾区。
家住银川市西夏区的李姓阿姨就掉进消费陷阱,保健不成反伤身。前不久,她在公园晨练时收到一份宣传保健食品———“太岁口服液”的传单,声称对老年病有很好的疗效,她信以为真就到保健品专营店去了解情况,并在店方要求下留了联系方式。随后专营店打电话邀请她参加“免费疗养”,她和其他老年人在听讲座中度过了4天时间。活动结束后,她没禁得住忽悠,购买了2万多元的“太岁口服液”开始服用。一个月后,李姓阿姨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怀疑和服用保健食品有关,就立即停止服用,并到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诉。
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所副所长韩晓农告诉记者,套取老年人信息推销保健食品是一些保健品专营店惯用的手法。这些打着“理疗中心”、“健康服务部”、“糖尿病之家”等名号的专营店一般规模小、产品数量少,经营人员的安全意识差,很多保健品是从非正规渠道进货的“三无”产品。
区域商务信用平台(www.bcpcn.com)的信用数据库可覆盖当地所有的电子商务网站、流通行业企业等,通过准确记录市场主体获得行政许可、经营资质、违法违规处理以及合同履约情况等信用信息。例如,企业间在进行贸易合作之前,可以先登录信用数据库,查询对方以往的信用记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以及应聘之前,登陆数据库也可以了解网店所有的投诉、反馈记录,避免网络欺诈的发生,为求职就业搜集相关企业信息。一方面引导安全购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诚信企业得到认可,使失信企业得到惩戒;另一方面,有效规范当地市场商务秩序,使诚信企业得到大力宣传,是企业“出的去、叫得响、信得过”重要保障。
- 【论坛】门槛过低贴牌横行 保健品市场将被整合 2012/04/12
- 商务部温再兴:构建健康产业社会信用体系 2012/04/16
- 石家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将有监管信用档案 2012/02/02
- 健康类电子商务爆出大商机 2012/03/13
-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北京市保健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管理办法》 2012/01/29
- 【社区】保健品命名不规范 别被"秘制"迷了眼 2012/03/29
- 实体零售商触网三大难:卖什么谁买怎么送? 2012/02/22
- 医药电子商务:热点下的冷思考 2012/03/16
- 5人租300医保卡套500万 医保骗保日益猖獗 2012/06/06
- 网传蜂蜜造假秘方 10分钟造出假半成品 20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