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名牌是怎么“炼”成的
2011-07-19 11:08:33 来源:东方网
诚然,富人的钱多得没处花,只要取之有道,无论怎么花旁人无权干涉。十几万、几十万地购买大床、沙发,是他的自由和选择,穷人们不必多嘴。但这回发现自己当了“冤大头”,除了维权索赔之外,是否也该扪心自问,稍稍反思,检视一下自己哪怕是0.01%的责任呢
一起国务院专项办挂牌重点督办、列为全国打假十大典型案例之首的案件,说来和上海多少有点关系。这个特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的主角李志峰,研究生学位,曾是上海市的公务员。为赚大钱,李志峰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家名为“格调名仕馆”的网店。他觉得中国人都喜欢追逐国际名牌,即使是假的也趋之若鹜。于是便尝试在网上销售假冒国际知名品牌的商品,如“LV”、“古奇”、“阿玛尼”、“范思哲”等国际一线品牌。为了扩大生意,甚至辞了职,全身心投入他看好的“事业”。他开网店第一个月的收入是10万元,到2010年9月,月收入已达到100多万元,生意越做越好,连他自己也备感意外。就在他打算以“上海格调名仕馆”为品牌自产自销商品、“大展宏图”的时候,因为一名顾客的投诉而曝光,锒铛入狱。上个月,这个高学历的网店老板,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
这个网店老板,触犯了法律,咎由自取,理所应当。但如果考察一下他的“发迹”,他的“生意”,他抛弃公务员的饭碗义无反顾开网店的“动能”,便可看到有一种有形无形的力量在支配着他,这便是“国人都喜欢追逐国际名牌,即使是假的也趋之若鹜”的理念和现实。他的顾主,其实都明知其所售“名牌”有假,但虚荣心使然,“贪便宜”驱动,纷纷心甘情愿地掏钱。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正是这种对国际名牌无休止的追逐、炫耀,催生并养肥了形形色色的“李志峰”吗?
诚然,富人的钱多得没处花,只要取之有道,无论怎么花旁人无权干涉。十几万、几十万地购买大床、沙发,是他的自由和选择,穷人们不必多嘴。但这回发现自己当了“冤大头”,除了维权索赔之外,是否也该扪心自问,稍稍反思,检视一下自己哪怕是0.01%的责任呢?
相关文章
- 中石油4月炼油亏损额或超50亿 2011/05/18
- 家居行业电子商务之路在何方? 2012/06/11
- 傅成玉称炼油每桶亏20美元 涨价有利民营油企 2011/04/27
- 为何非要把网购和假货扯上关系? 2011/09/30
- 鄂尔多斯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召开 2011/09/20
- 中国6月铜、铝产量双双触及纪录高位 2011/07/14
- 信用建设 企业发展的必要根基 2011/08/03
- 商务部:建立电子商务信用统计监测体系 2011/12/30
- 浙江: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应讲求实效 2012/06/14
- 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需要多方参与 201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