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南京市某区级机关多位干部收到一条“借房产抵押权获高额回报”短信,短信开宗明义,称帮助盘活你的房产抵押权,年支付评估价1%的费用,不影响正常居住和出租,区财政局提供保证承诺等。“有意者请将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所有权人身份证扫描件,及联系方式发送到区城建集团电子邮箱中,或到区城建集团现场办理预登记手续。”
同一时间,另一城市的新城管委会向机关人员发了一封公开信,内容是政府因拆迁工作推进异常困难,今年财政资金异常紧张,融资困难,贷款断流,所以从6月份起开始,所有机关人员暂时停发工资,只发生活费,等几个拆迁项目签约全部结束,再视情况恢复工资发放。
两件事情放在一起,绝非偶然。今年是三年期平台贷款集中到期的年份,大的政府平台在相关方面协调下,尚能平稳结转,继续往下签。而前两年遍地开花的区县一级平台,面临的则是财政收入走下坡路,土地出让几乎为零的尴尬境地。往事如烟,三年前贷款时流金淌银的时光不再,贷款到期的还款压力让他们七窍生烟。于是,推出向老百姓借房产抵押融资的不得已的举措,有的地方基层公务员工资面临停发,这都是多年所未有的,自然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不安。
审计署2010年底的审计报告显示,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达67109.51亿元,占62.62%。在2008年4万亿元的投资狂潮中,区县一级平台遍地开花,无序负债、过度负债,银行在10万亿元的信贷狂潮中,睁只眼闭只眼地大干快放,贷款缺乏透明度。通过解包还原后发现,许多贷款没有一一对应的资产,一块地多头重复抵押,“一女几嫁”的情况非个别现象。有的土地证都没有,只有复印件,有的虽有土地证,细一看这土地的附属物是公共设施,如医院或者公园,根本动不了,有的地方甚至用高速公路绿化带的土地拿来抵押,忽悠银行,居然成功贷到款,而现在看来,这些平台背后的土地就是一片吸金的“黑森林”,风险毋庸讳言。
平台贷款背后的“圈地运动”,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云南一家负债近千亿元的公路城投公司,早前直截了当向银行发违约通知函,表明无力还款。最后省政府介入,向银行承诺会透过增资、垫款及补贴救助该公司,最终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类似事件已发生多起,一些动辄上百亿的平台到期还不了款,最后都由政府出面协调顺延展期,只还利息不还本。难怪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曾怡景认为,中央政府若不介入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10万亿地方债务中2.5万亿元可能成为坏账,银行将是最大受害者,内地银行业的坏账率或提升6个百分点。而高盛高华的报告称,内地银行业在2013年的坏账率可能高达8%。这直接导致这几年银行业虽然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但股价迭创新低,基本是萝卜白菜价,长期难以浮出水面。
南京发生小型平台公司借百姓房产去再融资,并且财政部门“勇于担保”的事件,已暴露出最底层平台贷款风险的冰山一角,如果财政和金融体系的风险相互叠加,容易诱发更大的风险事件。一些地方在形势好的时候,在GDP和政绩驱动下,忘乎所以,大干快上,盲目乱铺摊子,大搞阵地战,而在经济下行周期内,则日益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一方面是过去拉的架势太大,造成大量的半拉子工程出现,另一方面是银行在信贷规模紧缩时逼债,会直接导致项目断裂。于是不得已之下,用高息到民间吸收资金,甚至以停发工资的手段节流。
长期以来,中国各级政府的负债都是以国家信用作为背书的,大家相信政府不会违约,不会像美国的政府没有钱就关门,不相信平台说倒闭就倒闭。但鉴于平台贷款的数量甚巨,短期局部的流动性风险一旦爆发,很容易激起骨牌效应,所以面对已经出现的或大或小的苗头性风险和隐患,必须采取更坚决更有力的手段以防控系统性风险的出现。
- 聚焦电商B2B:金融与物流 B2B浪尖上的博弈 2012/06/12
-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携手国富泰开展信用评价工作 2012/06/13
- 嘉兴四百家小微企靠信用拿下亿元贷款 2012/06/14
- 第三方信用监管 促商务信用体系建设 2012/06/13
- 浙江: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应讲求实效 2012/06/14
- 网络人人贷诈骗案频发 2012/06/25
- 良好信用记录能换来优惠金融服务 2012/06/21
- 江西市民可凭身份证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2012/06/14
- 商务部与各协会共建行业信用体系 2012/06/15
- 贷款买房先维护好“个人信用记录” 20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