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上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策略,最后介绍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并对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1我国电子商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1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三种形式:①在相关专业开设电子商务系列的课程。②增设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部从2000年开始批准在全国部分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开始了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示范性尝试。目前,全国几乎所有具有相关专业的大学都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或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专业。③设置电子商务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已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生研究生。
1.2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教育发展的过程来看,传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2.1培养目标和定位模糊电子商务是一个既宽又广的专业,必须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和清晰的定位。目前,从大部分高校来看,电子商务专业主要由三种不同的专业背景的院系发展而来:
第一种是技术背景的院系,如由原来的计算机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延伸到电子商务领域来,这种类型的专业主要偏重于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安全问题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培养。
第二种是经济贸易背景的院系,由原来的国际贸易专业、国际经济专业等发展到电子商务方面,这种类型主要偏重于电子商务的网上交易,它与国际贸易专业的知识比较相近,但增加了一些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知识。
第三种是由工商管理背景的院系发展过来,它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的网上经营管理和网络营销。
从上述三种不同背景的院系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情况来看,他们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各有侧重相互模仿并没有体现自己的特色和定位。许多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多数培养机构提出的培养目标宽广,涉及领域众多,以“万能”为应用目标,而这并不符合国内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求。
1.2.2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目前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目前有关的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二是强于理论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了20门左右的课程,虽然本意是为了培养“万金油”,但由于所设置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不大,这种割裂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知识构成上不系统、专业上不精通,使得学生既不符合专业技术娴熟的要求,也不符合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未来发展。
此外,由于电子商务理论体系本身还在不断完善,再加上对电子商务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在中国企业的实际应用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缺乏目的性和原则性,在学科专业基础课的选择和专业课选择上没有依据,从而使整个教学计划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和支持。
1.2.3师资严重缺乏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主要来自计算机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深入和实用。由于大部分师资没有电子商务实战的经验,而且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商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使得案例来源、案例讨论、创业指导、实习指导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显得力不从心。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都比较薄弱,这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1.2.4缺乏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电子商务是一个应用性和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网络营销、项目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但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实践训练。虽然很多高校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主要是安装了一套简单的模拟软件,供学生模拟练习,而这些软件大部分依旧是脱离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而商务行为本身又是复杂多变的,如果将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固化,事实上与书本教育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这种模拟练习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2.5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模糊不清晰电子商务专业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它与信息管理等其他管理类相关专业有什么区别,这就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清晰的市场定位。
1.2.6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规范性由于各高校在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在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如,《电子商务概论》和《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这两门课,各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差异非常大,这一点可从这两门课程教材的差异上得到说明。其他课程的差异性则更大,在开设的课程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分工和整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使得学生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无法全面掌握应有的知识,学科知识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此外,教材的编写严重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落后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有些教材虽然标榜自己是系列教材,但并不系统和完整,相互之间有重复和冲突,不同的系列教材之间的重复和冲突更加严重,各高校在教材的选择上难度较大。
2解决思路和应对策略分析
2.1解决思路
由于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得目前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也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从而导致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很低。
有数据显示,未来10年内,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200多万人(即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这说明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另一方面,2010年,电子商务专科专业被列为教育部十大红牌专业之一,这说明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不符合市场的要求,市场竞争力很弱。显然,人才的供需矛盾以及供需脱节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让我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逐渐走上供需平衡发展和良性循环之路,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2具体的应对策略
2.2.1专业定位要准确电子商务是一门复合型、交叉性的边缘学科,目前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处于探索的阶段,许多企业也没有相关的电子商务岗位设置,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定位、就业方向都是很模糊的。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本身也需要进行细分(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将电子商务专业细分为三个方向:网站建设方向、网络营销方向和法律方向),这样使得这样一个大而广的专业有了相对比较明确的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优势。上海商学院提出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如何来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和完善。
2.2.2培养目标要明确各院校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全面介绍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同时,应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
2.2.3课程设置要合理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在理论课程的设计上,坚持“理论以够用为度”的原则,这个“度”有两重含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第二是广度要足够,涉及面要覆盖“电子商务相关岗位”的理论知识宽度。
2.2.4实践环节要抓实尤其是对于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这样的三本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本着“实际、实用,实践”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以及企业的一些针对教学的开放平台,建立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尽可能早地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电子商务活动,形成企业、学校、学生的长期合作、相互支持的产学研一体化环境。
2.2.5建立“零适应期”的教学理念电子商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大专业,宽基础”,实践性课程体系的特点则是“小方向,重特色”,在较为宽广的理论背景下,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特点,抓重点、出特色、讲实效、重实用,培养切入能力强、上手快、技术过硬的专门人才。理论课程体系上强调面的宽广,但不要求理论的深度和精度,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若干专业方向,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热能生巧,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核心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体系予以加强,巩固、深化,务必达到一定的深度、精度。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迅速切入企业岗位要求,实现“零适应期”。
2.2.6教材问题要解决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材的运用。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新学科,目前能够真正可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精品教材很少。因此编写内容实用、适合教学的专业教材,是摆在电子商务专家及有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2.7师资建设要加强教师是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办好电子商务专业,必须有一支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电子商务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这对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师资培养要突出超前性,要加快培养一批能将信息技术与商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复合型能力的优秀而稳定的师资队伍。并且通过商务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使教师具备较深厚的电子商务知识和较高的电子商务驾驭能力,从而胜任培养各类人才的任务。此外,还需要教师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电子商务实际运作中,用丰富的案例指导学生的实践,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突出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3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
3.1学科知识体系电子商务专业是由“电子”(如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和商务(如:管理学、经济学网络营销、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法)两大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而不是由各相应学科知识简单叠加而成。按照前面所分析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模式,其学科知识体系应由下式表达:(“×”表示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
电子商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网络营销)×法律。
具体来说,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应由其核心知识体系及其外延两部分构成。
3.1.1电子商务的核心知识体系电子商务的核心知识体系是由上述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合所产生的独有的知识,如电子支付、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设计等。这一部分知识由各学科融合创新而来,它不能由其它学科知识代替。
3.1.2电子商务知识体系的外延电子商务知识体系的外延知识是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结合而成的知识,是电子商务向部分专业侧重的结果,如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结合有“网络营销”等。
3.2课程体系的设置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与理念的发展很快,课程开设和调整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因此要使开设的课程适应市场的变化,就要选择是相对灵活的专业课程设置,根据市场及时调整,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在电子商务专业上就形成了技术型、营销型和法律型的特色。
电子商务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统一体,“信息流”包括企业网上信息平台的搭建和与客户的信息交流,前者主要是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维护,后者则构成了网络营销的实质内容。很显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围绕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产品和服务的网络营销→物流配送(达成交易)这三个方向进行。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概括为三个递进式教学层次,实现从相识→相知→相伴的全过程。
第一层次是学生对网络与商务的感性认识层次。教学的展开可以从电子商务概论开始,其目的是告诉学生网络的功能,网络对商务应用的意义。
第二层次是加强学生应用网络技术与商务能力的层次。这个层次涉及的主要课程主要有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信息安全、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在这个层次中,除了主干课程的学习以外,实验和实训是主要的教学活动。
第三层次是学生专业技能复合、拓展和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层次。这一层次学生需要根据个人的特长和优势选择专业方向。电子商务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因此当专业综合实训完成以后,应将专业教学重点转到对学生专业技能复合拓展和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这个层次的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电子金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物流管理、价值链管理、项目管理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网站策划模拟实习、网络营销模拟实习。
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宜采用层次模块化的课程教学计划,并对核心课程要求采用知识点模块化的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背景高校的重点发展要求。这些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①基础类核心课程:主要是指能够体现信息技术、商务管理和网络经济三方面扎实基础的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经济学等。②专业类核心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网络营销、网上支付与结算、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③前沿类核心课程:这是指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甚至更具有前瞻性的课程。如:电子政务、现代服务/电子服务、项目策划与管理、网上创业、客户关系管理等。
3.3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根据上述分析和设想,电子商务专业的最终目标将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即:电子服务。在这方面,浙江大学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从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专业学科发展道路基本上是沿着下面的方向进行:50年以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0年以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今天的电子商务专业;明天的电子服务领域;后天的服务科学与工程学科。总之,电子商务专业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金融支付、商务管理、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等多个领域中较为深入的知识,并且要将各类技术手段融入到电子商务的概念以及电子商务实施的全部过程中。
-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探析 2012/05/22
- 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开发与实践探讨 2012/05/04
- 中国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矛盾分析 2012/03/02
- 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 2012/03/08
- 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全真化经营实践与应用 2012/04/10
- 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2012/03/14
- 解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瓶颈及其对策 2012/03/07
-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对策 2012/04/11
- 云南省将着重打造4条电子商务渠道 2011/10/19
- 2015年年底陕西省力争半数以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2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