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奶粉限购波及英国。英国《金融时报》4月8日称,一些超市4月开始限制顾客只能购买两罐婴儿配方奶粉。此前数月,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已推行婴儿奶粉限购。外电普遍认为,原因在于中国对外国产奶粉的需求量“大得可怕”。
英国广播公司8日称,英国规模最大的几家连锁超市,莫里森、森宝利、阿斯达以及乐购已从近期开始宣布限购两罐婴儿奶粉。《环球时报》记者走访上述几家超市时看到,奶粉货架上已贴上购买须知。记者向一家超市的值班经理询问原因时,对方表示这是总部的安排,没有特别指出要注意哪一类顾客有过多购买奶粉行为。但英国媒体普遍认为,这和中国近期出现的奶粉抢购潮有直接关系。英国零售商协会的发言人理查德·多德对《金融时报》称,相信这样的新规定是应生产商要求推出的。生产商认为,某些有组织的顾客群体可能会大举买入奶粉之后再出口,对企业利益造成伤害。
在澳大利亚,大约两个月前,各大商场、药品保健品店联合采取保护自家婴儿行动,每人每次限购4罐婴儿奶粉。店内监控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收银系统,24小时内超量或反复购买者,电脑拒绝通过。当地邮局原本也曾表示要限制奶粉邮寄量,但由于市场从源头上卡住购买量,邮局认为没必要再设卡,但提高了邮寄费。现在,寄奶粉的价格基本上与奶粉价格相当,如果加上保险费,比奶粉价格还要高一些。
德国奶粉限购是从1月底开始的,德国最大的日用品连锁店DM以及ROSSMANN等大连锁店在奶粉柜台贴警示称,“每位顾客最多只能买3包奶粉”。近来,DM超市的限购规定又“升级”,不但限购3包,还要求出示孩子的身份证明或带着孩子才能买。德国海关也一般只允许华人一次往中国寄5包奶粉。因此很多国内的人通过外国人代购,或通过德国食品商代买。
新西兰多家主要超市早在2012年初开始,就在婴儿奶粉专区贴出“每人每次限购两罐奶粉”,还特别用中文大号字体注明。这一限购令在2012年9月“升级”,新西兰官方声明称,一切将奶制品带离新西兰本土的行为都被视为输出,包括网购及亲友赠送等渠道,而只有注册备案的出口商才有资格输出包括婴儿配方奶粉在内的奶制品,因此,个人代购的奶粉无法从新西兰海关清关,将被限令退回寄货人。目前的做法是,由新西兰当地具有RMP(风险管理认证)资质的华人食品公司和物流公司在当地代售奶粉,收集到一定数量订单后,统一向一家名为GILMOURS的超市下单,再由具有资质的物流企业转运回国。这种模式下,网购回国的新西兰奶粉在新西兰当地的采购成本较之前从当地超市直接采购上涨约15%至20%。但好处是,新西兰政府征收到了出口关税,GILMOURS超市赚取了销售利润,华人食品公司和物流公司赚取了奶粉差价和物流利润。【环球时报驻英国、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特约特派记者 纪双城 青木 王淼 李景卫】
相关专题:有多少潜台词隐藏在“限奶令”背后
- 湘鄂情巨亏 或成高端餐饮泡沫破裂前兆 2013/04/08
- BCP投诉:1号店退货问题惹纠纷 2013/04/07
- 广东查明维C银翘片含毒案:宝山堂严重违法 2013/04/07
- 柳州药监部门公布2012年度药品信用等级 2013/04/03
- 广州中小企业利用纳税信用可无抵押贷款 2013/04/03
- 毒校服事件警醒服装制造业
- 电子商务非法外之地 亟需认证门槛与信...
- BCP参展2012中国网购会推广认证...
- BCP信用投诉中心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 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 加快商务信用体系...
- 真炒作还是假实惠 “双11”网购盛宴...
- 榆林商务信用平台启动 完善信用体系建...
-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上演续集 红罐包装归...
- BCP携江苏商务信用平台参展电子商务...
- 360百度大战升级 多方呼吁健全诚信...
- 搭载区域商务信用平台 促商务信用建设
- 南山光明再现丑闻 乳制品企业疑似集体...
- 2012中国行业信用评价推广与应用研...
- “库巴购物网”频频遭投诉 电商再遇冰...
- 淘宝漏洞衍生灰色产业链 电商信用面临...
- 纳纳购案终结 消费者赢了名誉输了金钱
- 商战变“火拼” 无序竞争亟待信用监管
- 奢侈品电商成掘金点 信用监管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