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网络服务 > 正文
分享到:
    
网购消费十大潜规则买家给差评遭报复上黑榜
2013-09-30 10:10:0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近日,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13年广东十大网购消费潜规则”,钓鱼网站、虚假促销、网商单方面取消订单、团购“二次消费”、网购商品鉴定难、网商非法倒卖个人信息获利等悉数上黑榜,其中,买家给差评遭卖家报复首次登上黑榜。发布会上,广东省消委会法律委员会有关律师,现场对“2013年广东十大网购消费潜规则”进行了点评。

近日,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13年广东十大网购消费潜规则”,钓鱼网站、虚假促销、网商单方面取消订单、团购“二次消费”、网购商品鉴定难、网商非法倒卖个人信息获利等悉数上黑榜,其中,买家给差评遭卖家报复首次登上黑榜。发布会上,广东省消委会法律委员会有关律师,现场对“2013年广东十大网购消费潜规则”进行了点评。

■本报记者 黄劼

钓鱼网站频现消费者易受骗

网购钓鱼网站频现,肆无忌惮进行“挂羊头卖狗肉”式售假,或是“游击战”式变换网站,网络诈骗招数层出不穷,消费者防不胜防。一旦受骗,由于大部分被投诉网站实际经营者无法查找或不在相关管辖范围内,职能部门难以施行监管手段,调解或查处的成功率很低。

【律师点评】:“网站钓鱼”是欺诈行为,严重侵犯了网购消费者的财产权和公平交易权。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维护消费者网购合法权利的职能。同时,电商企业应加强行业自律和相互监督。

先涨价后打折真促销假优惠

部分网络商家为吸引消费者网购,经常宣称所谓的“最低价”、“最便宜”或“最划算”,并打着“限时促销”的幌子忽悠消费者。实际上,他们大多采用“先大幅涨价,再打超低折扣”的伎俩,消费者掏钱消费了,以为得到较大实惠,实际可能吃了暗亏。

【律师点评】:抬价打折、虚构原价的行为属于价格欺诈,商家发布虚假价格信息,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判断,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价格法》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团购服务“缩水”被迫“二次消费”

团购网站喜欢对消费者推出许多看起来“很超值”、“超低价”的销售活动,但相关服务也与价格同步“缩水”,大打折扣,频频引发纠纷。不少消费者还投诉“团购后被迫二次消费”的问题,如“酒店团购价变预付价,入住时即升价”等现象屡见不鲜。

【律师点评】: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网站不能给予很好的解决,可以向消费者组织投诉,或者向工商机关申诉,也可以向法院起诉。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团购网站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团购行业的经营行为。

拍卖秒杀成了噱头商家擅自取消订单

“限时拍卖”、“秒杀”,是网店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往往能产生较好的销售效果。但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辛苦“秒杀”到的商品,却被商家通知没有货,或以超卖为由被取消订单。更有甚者,部分商家不将真实情况告知消费者,擅自取消订单后也不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律师点评】:商家擅自取消订单是一种合同违约行为。网络平台上的交易受法律的保护和限制,买方在“秒杀”成功后,双方的合同即告成立。买家预付款后便已履行主要合同义务,卖方不付货即构成违约。卖方不能随意单方面取消合同。

正品真伪难鉴定网店商家踢皮球

不少网购商家在广告里标称所售商品为“真品正品”、“原装行货”,“支持专柜验货”等,但消费者购买后想“验明正身”,却遭遇“鉴定难”。网站店主、销售专柜、专卖店、代理公司相互“踢皮球”,导致所购商品真伪难辨,消费者有苦难言。

【律师点评】:遇到此类问题,若买卖双方协商未果,消费者可以向购物网站申请“正品保障”赔付或向工商机关申诉举报、法律诉讼等多种渠道维护权益。

买家网购给差评卖家报复没商量

消费者在某些网购商家购买商品,因质量或服务存在问题,给予了商家差评。因差评直接影响网店卖家信用及销售,一些卖家就千方百计、死磨硬泡要求买家修改评价,更有甚者,采用一些手段恶意骚扰和报复消费者。

【律师点评】:这些网店卖家的行为侵犯了作为买家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反映。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可向网店所在地的工商机关或消费者组织提供消费单据等相关资料,进行异地维权。如遇到恶意骚扰甚至恐吓,消费者则要搜集电话录音、QQ截图等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

维权平台成摆设消费者维权艰难

一些大型电商虽然设置了消费维权平台,却没有真正发挥为消费者维权的作用。有消费者投诉称,在某大型电商网购的1.5匹空调送货时却变成1匹的,明显货不对板,但向该商城内设的消费维权平台多次反映和投诉,却得不到解决。

【律师点评】:当电商维权平台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解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协商和解;向消费者组织投诉;向行政部门申诉;提起仲裁或者诉讼。

倒卖个人信息不良商家获利

网购时消费者须填写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资料,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掌握的资料,拿来倒卖获利,导致消费者私人信息泄露。消费者网购时往往采取在线付款的支付方式,这样便留下身份证号、信用卡、银行账号等更多信息,带来更多信息安全隐患。

【律师点评】: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商家有义务为在交易过程中获得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密。

海外代购风险大验货退货维权难

随着网购应用越来越普及,海外网上代购业务日渐兴起。但不容忽视的是,海外代购商品存在较大的风险,如购买的商品有质量瑕疵,一般很难退货;而有真伪存疑的问题,国内也缺乏可信和有效的鉴定渠道;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维权艰难。

【律师点评】:对于海外代购行为,当出现商品质量瑕疵,甚至造成损害,消费者不能直接要求海外商品零售商赔偿或者追究其责任,要求代购者赔偿,又往往出现维权难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关于类似网络代购的电子商务交易的详细立法,对于网络代购的交易纠纷,如网络代购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物流纠纷甚至是蓄意的欺诈等情况,没有确立相关的处罚条款。

第三方支付存漏洞消费者账户有隐患

为了方便购物,许多“网购一族”经常会使用各种第三方支付工具,但事实上其安全性仍存在不少漏洞。有消费者就不慎落入“促销红包付款”陷阱,账户现金被骗光。据称,该促销红包本是快捷支付系统针对卖家的增值服务,但因其系统设置允许替买家生成促销红包,给个别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消费者报)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