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服用的主要药物他巴唑(甲巯咪唑)基本已经停产了。我手上还有一些存货,吃完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甲亢患者郭女士近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郭女士说,治疗甲亢的药物主要有两种,他巴唑和丙硫氧嘧啶,这两种药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甲亢患者一般都使用他巴唑,因为丙硫氧嘧啶副作用比较大。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他巴唑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治疗甲亢的基本药。国产他巴唑的零售价是1.8元/瓶,每瓶100片,因价格低廉受到患者的欢迎。
但也正是由于这样低廉的价格,很多生产商出于利润等方面的考虑,停止生产。也因此,甲亢患者之间出现了相互借药的现象,甚至有患者通过网上高价购药以解燃眉之急。
2008年以来,国家为了改革药价虚高等状况,推出了基本药物制度,对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下简称基药)价格进行控制。但是近年来,如他巴唑一样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不少药物,由于价格过低等原因,遭遇药厂停止生产的现实,甚至有一些基药出现了“中标死”的状况,从而导致患者不仅无法享受到基本药物制度带来的福利,反而要花更高价钱购买类似功效的药品。
一药难求:廉价药被爆炒
记者询问了北京多家药房,得到的回复均是目前没有他巴唑。在这种情况下,原本1.8元/瓶的廉价药价格被迅速推高,不少药品推销员借此机会发了一笔横财。
郭女士告诉记者:“在我们患者交流群里有很多药品推销员,原本不到2元/瓶的国产他巴唑现在已经卖到30元/瓶,其替代药物进口药赛治(甲巯咪唑)的价格也从30元/盒被抬到了80元/盒。这些药大多是推销员以前的存货。”
而在淘宝网上,记者发现他巴唑每瓶售价从30元至80元都有,且不少药品都是快过期的。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锋最近也很头疼:“每天都有很多甲亢病人问我药吃完了怎么办。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巴唑和赛治目前医院已经没有库存了,药剂科也进不来货。”
王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好在还有丙硫氧嘧啶可以替代,但与他巴唑相比,这种药对肝脏的损伤可能会大一些。即便如此,这两天国产的丙硫氧嘧啶也出现了断货的情况,患者不得不用进口药。”
王锋坦言,进口和国产甲亢药的治疗效果差不多,但价格相差很大。
此前基药心脏外科手术必需药“鱼精蛋白注射液”、乙型血友病唯一救治药“九因子”也曾出现全国性缺货,还有很多价格便宜实惠的药品市场上已经买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价格高得多的进口药。
7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新浪微博上称:“国家卫计委近期会同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发改委等相关单位研究解决甲巯咪唑短缺问题,决定由北京药监局牵头落实原料供应与生产,预计10日内可向国内市场供应1800万片(5mg),20日内供应6000万片以缓解临床供需矛盾。”
药企:生产廉价药亏损
对于需求量如此之大的他巴唑,药厂为何选择停产?
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的知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们是目前国内唯一生产他巴唑的药厂,很多药厂早就停产了。”
该知情人士表示,很多药厂之所以停产,是因为原材料成本、员工的工资都在涨,1.8元/瓶的零售价格明显是不合理的。
“尤其是原材料目前也出现了短缺。以前他巴唑的原材料是药厂自己生产的,但由于环保压力,目前我们被迫停产原材料,导致原材料的价格也随之上涨,现在卖一瓶就亏一瓶。”上述知情人士说。
北京燕京制药公司行政部负责人杨女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通过和药监局、发改委的领导协商落实了原料问题,零售价格也涨到了4元/瓶,即便如此也只能勉强保本。我认为8元/瓶是目前比较合理的价格。”
记者还从北京燕京制药公司销售部了解到,近日1600万片他巴唑确已完成生产,预计月底前能有6000万片他巴唑投放市场。但与我国超过1000万的甲亢患者相比,这样的投放数量并不能解决问题。
而在这样的成本和价格现状下,面对如此高的药品需求,即便是国家此次通过行政手段让部分药厂恢复了生产,但长远来看这似乎并不能解决问题。
医药代理:廉价药无利可图
由于类似他巴唑这样的药品价格低廉,不仅厂家不愿意生产,药品流通的每个环节都对其“避之不及”。
医药代理商张鑫(化名)告诉记者:“在目前的医药体制下这种现象很正常。很多企业生产的类似他巴唑的廉价药会逐渐消失,最后留下来的肯定是利润空间比较大的药。作为医药代理商,也不愿意代理这种廉价药。举个例子,一瓶葡萄糖注射液的中标价比矿泉水还便宜,代理商如果要代理,就需要打通层层‘关口’,但其利润很薄,代理商总不能自己往里垫钱。”
从事医药代理业务近10年的王磊(化名)也透露,近5年基药“中标死”的现象经常发生。因为基药价格太低没有医药代表愿意去做推广工作。这类廉价药往往是厂家直接在各地设办事处,有些办事处人员工资都发不起,更别说给医生回扣了。
在王磊看来,也因为给医生回扣的机会少,这类廉价药在医院也并不太受欢迎。由于基药实行零差率,即医院销售基药不能和其他药一样加价15%销售,这意味着对医院来说售药收益急剧下降。
而对于医生来说,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他们更愿意开价格高的药。
“通常只有那些没有替代品的廉价药物,医生才不得不开。很多药越贵卖得就越好。道理很简单,价格越贵医生的回扣就越高。这种现象不能完全怪医生,国内的医生合法收入太低,有的医生做一台手术的奖金还不如小时工。”王磊认为,“以药养医”的环境下,廉价药的生存空间太小。
药企恶性竞争:压低价格
在一些基药停产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还有很多的药企在削尖脑袋希望自己的产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这也就意味着,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并非无利可图,因为一旦进入基药目录销量肯定会大幅度提高。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表示,基本药物的比例在县一级、二级医院应达40%至50%左右,在三级医院要达到25%至30%。由此可见,基药市场未来必然会成为医药行业的主战场。在今年的药交会现场,甚至有医药代理商愿意出1亿元的天价获得某一独家药物品种的代理权。
但为何他巴唑这种进入基药目录的药品,会出现价格低于成本以至于停产的情况?
记者查询《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了解到,基药的价格并非市场定价,而是由国家发改委制定基药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各省再通过招标形成统一的采购价格,这一采购价格不得高于全国零售指导价。
专门从事医药行业法律事务的律师张文生向记者介绍了基药招标的流程:“招标的方式分为评标(开标后对合格的投标书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选定中标单位)和议标(由发包单位直接与选定的承包单位就发包项目进行协商)。如果一种药品的生产厂家很多,往往就采取评标的方式;如果生产的厂家比较少就采取议标的方式。在评标的情况下很多厂家为了能中标相互压价导致了价格过低。”
张鑫告诉记者:“基药市场的两极分化严重。独家的药物品种,只要进入基药目录就赚钱;非独家基药品种,则需要进行二次竞价,竞争异常激烈。”
为中标而盲目压低价格的背后,正是部分药企之间恶性竞争的现实。
王磊告诉记者:“竞争激烈的品种一旦进入基药,价格就很难‘翻身’,此后的价格很难超过最初的中标价,这是约定俗成的。”
也因此就出现了中标企业将价格压得太低,中标后发现没有利润甚至亏钱而停产的情况。
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可查询到国产他巴唑的生产厂家就有13个,且2009年国家公布的他巴唑的零售指导价为4.9元/瓶,如今这一药品卖到1.8元/瓶,该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基药制度需反思
对于这种因竞争而导致价格过低的现象,王磊也表示担忧:“由于药品生产企业一旦落标就会失去整个省的市场,因此药企即使不挣钱也要先抢到标再说,中标之后再想办法。这就导致药价下降的同时,药品质量也跟着下降。”
“去年发生的‘毒胶囊’事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非独家的基药价格被压得过低,药企只能从原材料上想办法。很多人都能感觉到中药、中成药的效果没有以前好,例如以前某些中成药的成分是白菊花,现在成分上标注的是菊花,这样厂家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王磊说。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指出:“出现这种情况,也反映出基本药物制度出现了问题。基药价格失衡背离市场供需,导致价格低廉的基药停产,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作为医改的核心之一基药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可否认基本药物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制度实施中出现的“中标死”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记者了解到,对于不按照中标协议供应药品的药商,药监部门的处理方法大多是将其加入“黑名单”,并扣除履约保证金,即便如此也无法避免他巴唑等廉价药品生产企业的集体“逃离”。
北京市卫生局药械处处长岳小林还曾建议,今后应该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要求企业递交“供应承诺书”,承诺供应价格不高于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现行价格,并在集中采购周期内“足量供货”。否则,剥夺中标或成交资格。
而对于这种情况,也有学者提出,能否由国家制定基药的全国统一销售价,避免非独家基药因为在二次竞标中恶性竞争而盲目压价,导致药物因价低而无法供应。
其实早在2011年发改委就开始酝酿基本药物统一定价,希望给药价兜底,让中标企业能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但该行为迟迟没有进展。
不过今年5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对部分廉价药统一定价,以保证药品生产、零售环节的合理收益,促进廉价药的正常生产与供应。
郭凡礼还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市场流通的情况及时对基药的供应采取措施,可以通过与中标企业协商给予政府补贴,或是重新竞标,以防药价失衡造成的供不应求。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马进告诉记者:“由于部分基本药物不赚钱甚至赔钱,市场不愿意提供,此时政府应该充当一定的角色。基本药物就相当于经济产品中的公共产品,当供给不足时政府有责任保证其供给,要么政府自己生产,要么花钱从厂家购买,保证厂家有一定的利润。”(法治周末)
- 药店随意买到多仔丸 盲目服用危及生命 2013/08/01
- 居民在家吃蛤蟆致死 食药监重申禁售醉虾炝蟹 2013/08/01
- 上海电风扇抽查不合格率高 灭蚊器多批不合格 2013/08/01
- 淘宝网上六万恶意买家大起底 恶意差评花样纷呈 2013/08/01
- 水龙头成污染源 自来水变铅水或增加孕妇流产早产 2013/08/01
- 商务信用研究中心
- 国富泰网络信息搜索暨舆情监测情报分析...
- 国富泰信用服务白皮书(V2.0)
- 儿童节遥想:何时能还孩子一片净土?
- 羊肉掺假门再创国人消费信心
- 农夫山泉“标准门”折射中国市场三大缺...
- 国富泰与360战略合作发布会
- 有多少潜台词隐藏在“限奶令”背后
- 《中国行业信用评价A级以上企业名录(...
- 315·BCP网购投诉大盘点
- 毒校服事件警醒服装制造业
- 电子商务非法外之地 亟需认证门槛与信...
- BCP参展2012中国网购会推广认证...
- BCP信用投诉中心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 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 加快商务信用体系...
- 真炒作还是假实惠 “双11”网购盛宴...
- 榆林商务信用平台启动 完善信用体系建...
-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上演续集 红罐包装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