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市场的火爆,让越来越多的商家瞄准了这块“大蛋糕”。这不,理财产品也搬上了部分网上商城,有网友甚至发微博称:“网上团购理财产品起购点低,收益也比柜台要高,你现在如果还去柜台买理财产品就OUT了。”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商家在线上交易中会更注重宣传产品的收益性,而淡化风险性的提醒,很容易产生误导,因此投资者还需谨慎下单。
网购理财产品门槛低受关注
记者曾在某商城看到一款名为“定存宝”的理财产品,团购每1000元返相当于10元现金积分。按照返现折算,每100集分宝可直接抵1元现金在淘宝使用,买入1万元相当于可得到100元现金,可在该商城购物。
“在柜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最低门槛为5万元,收益稍高的产品现在将门槛提高到10万元。”因为这款产品的最低买入额为1000元,一些网友尝试着购买,甚至有人发出调侃微博去柜台购买理财产品已经“OUT”了。据介绍,这款产品在短短5天时间里给银行揽到至少3000万元的存款。
还有一款专供网络销售的理财产品也参加了某商城的团购活动,进入门槛仅为1万元,还兼顾理财和保障等功能,线上审定核保,比实体营业网点更方便、快捷,甚至创下了过亿元的业绩。
多数理财产品实际上是保险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尽管这些产品在网上商城都冠上了“理财产品”的名称,可实际上跟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一定的差异。
比如这款“定存宝”产品,实际上是该银行发行的定期储蓄,不过是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购买,直接向银行进行存款;而多数产品实际上是保险,比如那款销售过亿的产品就是保险产品。这些产品在网页上介绍的都是投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等信息,与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相差无几,直到最后才会看到一条“附加意外或疾病引起的身故或残疾风险保障”的说明,间接告知是一款保险产品。因为没有明显的保险字样,很容易将之混淆为银行的理财产品。
风险性被淡化投资者需谨慎下单
不可否认,网购理财受到了部分网友的追捧,理由是“网站有保证金制度,不必担心资金的安全问题”,但也有不少人对“鼠标一点就划出上万元资金”心存顾虑,认为这并不像网购衣服一样,大不了花几百元买个教训。
“我就不会选择在网上购买理财产品,上万元资金划到商城账户上,如果不想买了,退款程序估计比较复杂,网络毕竟是虚拟的。”采访中,多位市民的观点一致,甚至还有市民担忧“万一遇到钓鱼网站,资金可能有去无回,那就得不偿失了”。
记者也注意到,这些理财产品大多仅有商品详情、成交记录等信息,相比一般的商品少了“评价详情”这一项,评价功能并没有开放。
“将产品搬到商城推出网购方式,基本上都还处在尝试阶段。”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相比在券商和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理财师是要对消费者做出风险评估和风险提示的。而线上交易为了宣传的需要,有选择性的过滤信息,注重宣传产品的安全性、收益性,淡化风险性的提醒,很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特别是一些老年投资者,没有当面交流和进行风险测评,可能难以把握其产品的风险性,对于追求稳健投资收益的他们来说,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另外,不管是保险还是银行理财产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比如网购保险如果退保仍然会有1%的本金损失,所以投资者网购理财还需谨慎下单。
- 第三方机构打出团购牌 团购热潮吹向理财产品 2011/09/19
- 团购理财产品 聚划算还是聚风险? 2012/12/10
- 【电商预警】团购万能险现身网络 投保要看仔细 2012/12/11
- 建行们要做哪门子电商?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转冷 2012/10/18
- BCP信用认证网站窝窝团:团购急先锋 2011/08/08
- 网购维权成焦点 电商呼吁“自诚信” 2012/06/25
- 网购奢侈品遇尴尬:快递不愿接单 保险不敢承保 2012/04/23
- 电商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分析 2012/10/08
- 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服务和创新 2012/10/15
- 电商角力进入淘汰赛:烧钱难持续 资本趋理性 2012/02/14
- 真炒作还是假实惠 “双11”网购盛宴...
- 榆林商务信用平台启动 完善信用体系建...
-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上演续集 红罐包装归...
- BCP携江苏商务信用平台参展电子商务...
- 360百度大战升级 多方呼吁健全诚信...
- 搭载区域商务信用平台 促商务信用建设
- 南山光明再现丑闻 乳制品企业疑似集体...
- 2012中国行业信用评价推广与应用研...
- “库巴购物网”频频遭投诉 电商再遇冰...
- 淘宝漏洞衍生灰色产业链 电商信用面临...
- 纳纳购案终结 消费者赢了名誉输了金钱
- 商战变“火拼” 无序竞争亟待信用监管
- 奢侈品电商成掘金点 信用监管保障健康...
- BCP参展第三届网交会 加快信用认证...
- 2012年重点战略合作项目推介会圆满...
- 3C电商大战火热 信用或成制胜要诀
- 电商跨界容易越界难 行业亟需信用“无...
- 童装行业问题多 监管体系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