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网购市场灰色职业层出不穷 谁之过?
2012-12-25 13:53:03 来源:中金在线

日前,央视曝光了淘宝卖家删除差评的一系列行为,里面提到的新生职业“职业删评师”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商品的差评往往会吓跑一批批前来购买的消费者,且淘宝网不久前曾发出公告称,好评率达不到一定程度的卖家,不得参加淘宝官方促销活动。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商家的销售额,所以淘宝卖家自称“很在意差评”。为了删除差评,卖家们绞尽脑汁。于是,一个神奇的专门为卖家删除差评的职业“职业删评师”,就应运而生。

职业删评师是继刷钻员、职业差评师等之后的,网购催生的又一新生职业。网购乱象丛生,折射出巨大的职业道德滑坡及管理漏洞,让人不禁担忧其未来的发展。

“差评”引发连串恶性事件

据媒体报道,近日,福州一名女大学生在淘宝上购买鞋子,因过了十多天卖家还没发货,便一气之下申请了退货,并给了差评。此后,她便陆续收到60多个电话,询问其是否购买了货到付款的成人情趣用品。这名女大学生遇到的就是“职业删评师”。

职业删评师的出现让消费者苦不堪言。据职业删评师介绍,收到差评后,卖家只需把买方的地址、电话和差评内容发给他,他们的工作就可以开始了。从网友晒出的短信可以看出,删评师可谓先礼后宾。他们先礼貌地劝告你,然后再用公开手机号码、邮寄忌讳物品等威胁,最后就是不分昼夜地骚扰。一般三天之内,就可以让消费者缴械投降,删除差评。不少网友表示,最后,“为了正常休息只能修改了评价。”

在网络上不难找到“删除中差评”的广告,其中多为专业的团队或个人,标价从30到200多元不等,且承诺删除成功后付款。这些广告中,还包含“技术删除”,自称可以不通过消费者而直接删除评价,且不被淘宝查出。此外,与强硬威胁的方式不同,有网店甚至拥有专业的团队,掌握卖家的心理,通过劝服的方式,让买家自动更改评价。据称,这种方式的成功率只有80%。

给商家的商品评价是消费者的自由,也是权利,商家通过强制性手段,要求买方更改评价,或者直接删除评价,本身就是干涉个人自由的行为。不仅如此,骚扰、公布信息等恶劣手段,也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个人的权利,损害身心健康,不能不让人痛恨。

根据淘宝网规则,卖家恶意骚扰属一般违规行为。那么消费者是否可以通过有效途径来维权呢?遭遇同样差评之扰的北京马小姐,在向淘宝网投诉时,却先后两次被告知证据不足,无法受理。原来,为避免暴露身份、躲避调查,骚扰者多利用软件变更号码,而仅通过买家的截图难以最终认定。调查发现,删评师的作案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似乎并不好处理。

灰色职业横行网购,恶意骚扰已形成产业链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新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2943亿元,同比增长36.9%。网络购物增长势头显著,也为一些灰色产业埋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在网上交易,商家的评价、信用等级十分关键,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店铺的销售额。商家通过诚信经营取得买家的信任,获得相应的信用等级;买家通过平等交易,享有自由地给商家作出评价和根据商家评价等级购物的权利。这些衡量店铺商品、服务质量的指标,本意是给买卖双方创造公平、平等的交易环境,为消费者购物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却被不断扭曲,为一些牟取利益的人所利用。

在淘宝催生的新生职业大军中,删评师、差评师、刷钻员……都是其中一员。这些灰色职业的横行,对买家和卖家来说,同样意味着权益的损害和维权的难题。例如差评师,与删评师相对的,差评师专门给商家差评,他们以差评为手段,向网店索要钱财。这些职业差评师往往会先在阿里旺旺上故意挑商品的毛病,然后通过电话,或明或暗地向店家索要钱财,而不在淘宝聊天工具里面留下任何记录。更有甚者,借差评师来攻击竞争对手,打压同行。

更让人称奇的是,还有人是“双面间谍”,即差评师与删评师是同一个人。“双面间谍”一般先给人差评,在卖家纠结于要不要“乖乖就范”,花钱买信誉时,他又用另外一个账号化身“删评师”,与商家联系。这样,他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差评。

网络购物滋生的各种灰色职业愈演愈烈。从代发广告到刷信用再到差评师、删评师的出现,网购滋生的灰色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俨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灰色职业横行网上购物,信用评价系统如此脆弱,有网友不禁质疑,这样的评价机制还有用吗?

信用是网络购物的灵魂,而在网络上,信用又显得那么脆弱。当一个个人为刷出来的信用等级和非自愿的好评在网上泛滥时,当网店欺骗成为“潜规则”时,网购网站信用评价体系最终将被摧毁。一旦没有信用评价体系的存在,人们网购的风险就会增加,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阻碍。

加强管理是堵住漏洞关键

不管是职业删评师还是职业差评师,深究事件的背后,不难发现,首要因素是道德感和责任感的丧失。就像被一只利益的手牵引着,他们盲目而忠诚地朝任意一个能带来金钱的方向走去,而全然不顾使用的是骚扰、欺骗还是威胁的手段。这种丧失了道德底线的行为,在网络的庇护下,更加得顺利而隐蔽,殊不知,当网购信用体系形同虚设,网店鱼龙混杂时,人们又愿意为网购支付多少呢?

除此,网购删评师等职业能够出现并蔓延开来,也反映出了国家相关部门制法和监管的缺失。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没有建立起规范网购的有效制度。制度的发展没有跟上网络的发展,网购行为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盲点,而这些就成为了滋长不法行为的沃土。另一方面,国家监管部门对网购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够。在现实中,虽然存在很多监管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但是要真正实施起来,还会遇到技术性难题。所以,要想让灰色产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不仅要加大对网购本身的管理力度,更要制定有效的管理途径,。

对于受害者来说,遇到类似“恶意骚扰”或“勒索钱财”的侵权时,应该尽量保留通话和聊天记录,以便作为投诉证据,再及时向淘宝客服投诉。消费者在网购时,要尽可能多角度地判断商家,可以从发货速度、卖家服务态度、商品与描述的相符程度、投诉纠纷情况等方面综合权衡后,再做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