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P中国商务信用平台:无论是诚信通还是出口通,都陷入到了有关欺诈的质疑之中,在电子商务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梅绍祖看来,这绝非偶然,而且事件也远不是很多人所谈得那样“是在小题大做”。
“在欺诈的事情发生两年多的时间里,如果说阿里巴巴高层对此一无所知,那一定没有人相信,为了达到业绩增长的目的,阿里巴巴采用了简单的业绩驱动,而缺少必要的监管和自律,以至发展到不得不壮士断腕求生的地步。”梅绍祖说。
据悉,阿里巴巴的内贸诚信通和外贸交易出口通是B2B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出口通收入占大部分。而此次出口通事件,使得国际买家对于中国供应商的信任度大打折扣,而阿里巴巴的声誉也因此受损。如果再不进行修正,将会对其对外贸易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进而对B2B业务造成更大的损害。
梅绍祖表示,阿里巴巴此次事件暴露出了三个突出问题。第一是企业的管理有问题,营销策略与宣称的企业文化背道而驰;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管,以致欺诈问题存在长达两年之久而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其三,阿里巴巴的考评机制存在问题,单纯以发展会员数量为目标考核员工,其必然驱动很多销售人员见利忘义,只顾业绩而忘了责任。
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远忠对此表示,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有责任对网络会员的真实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管,并对出现的欺诈进行必要的补救。但现实中阿里巴巴为经济利益而放任欺诈的发生,已经滥用了其影响力,并涉嫌违法,受骗的消费者完全可以将其列为公共被告进行诉讼索赔。
在过去的2010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占到了69.7%的市场份额,也是因此,此次事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行为,而是折射出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所面临的诚信缺失的尴尬现实。
早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支付、物流和诚信一直是困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座大山,而随着中国物流的快速发展,如今已经已得到了较大改善,而支付安全也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而得到了解决,但是诚信缺失却仍然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困扰,没有得到有效根治。
按照北京市工商总局提供给本刊的数据显示,从近两年来受理互联网销售服务投诉的情况来看,2009年为1566件,2010年为2834件,投诉量呈逐年大幅增长趋势。而投诉主要存在于不履行合同约定、虚假宣传问题严重、退款方式涉嫌强制消费、网站恶意骗款四个方面。
梅绍祖指出,除了电子商务平台自身的“缺陷”之外,中国社会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是诚信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的深层次原因,国外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使欺诈的风险成本相对较高;而中国目前的信用还停留在银行之间的数据阶段,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中国欺诈成本过低。
分析师马嵘松表示,单纯将责任归咎为企业并不合适,中国目前是小企业最为集中的国家之一,业务庞杂,而且质量良莠不齐,这也是造成欺诈问题的原因之一。
阿里巴巴并非如众人所指责的那样,对于诚信建设完全无动于衷—在清退欺诈商户的同时,在2010年1月和11月,阿里巴巴分别选定了两家国外第三方资质评级公司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和天祥集团进行合作,对于出口通的中国供应商进行资质认证,希望以此来获得国际买家的认同,提高阿里巴巴在境外的信誉度。
“当然诚信问题仅靠第三方不可能彻底解决,还需要政府来规范,现在主要靠企业的自律,而每个(电子商务)平台的标准又不相同,这些因素都使得目前的电子商务诚信问题不容乐观。”马嵘松表示。
- 杨荣坚:食品安全呼唤信用农业 2011/09/05
- B2C的春天何以难现百花齐放 2012/04/19
- 网购市场亟需整顿 信用监管显成效 2011/09/20
- 淘宝自查折射网购信用难题:律师呼吁立法监管 2011/10/12
- 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建设的“危”与“机”? 2011/09/02
- 盘点2011电子商务七宗“最” 2012/01/17
- 部分食品企业诚信缺失突出 专家吁加大打击力度 2012/06/11
- 网购交易规模迎“万亿元”时代 产业发展瓶颈有待破解 2012/01/29
- 家电团购前景迷茫 2011/09/23
- 企业信息化咨询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