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质疑鲁若晴炒作存在一定合理性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爱心举动,往往都会经历爱心涌动,广泛影响,再到遭遇质疑,继而得以证实或证伪的过程。这与当前的网络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经验表明,由网线连接的民众有着日常陌生人所不具备的爱心冲动,网络降低了信任的交际成本,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过于依赖人际关系,当弱者在网络中寻求帮助,网友倾向于相信其遭遇,并且愿意动用鼠标、键盘,甚至走向线下表达关切,继而放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通过网络发起,网民甚至成为最有爱心的群体,“网友”这个称呼超越了网络,暗示了一种亲切、友好的社交氛围。
然而,网络环境除了有网友的纯粹一面外,还有着阴暗面。舆论力量逐渐受到重视,并且从中衍生出商业利益,网络推手、网络打手不断涌现。即便是出于救助个体或者社会公益目的的事件,也让人心生疑虑,难免受到质疑。2011年 “金泉少侠”策划的“广州跪爬母亲救女儿事件”,无数网友表达关切、施以援手的举动被利用,炒作底线被突破,并因此受到广泛批评,而爱心消费大概即可追溯至此。
网络阴暗面不能阻止网络公益事件的持续发酵,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增加了一个证实或证伪的过程。“鲁若晴事件”具备网络公益事件的诸多潜质:当事人阳光、漂亮的外貌,他的不幸遭遇,乃至其男友弃她而去而形成的道德议题,都足以成为事件的传播动力。而正是因为这些要素的集结,促成了网友的证伪冲动,从专业角度看,网友从此事件中的部分些细节,揣测其炒作的可能性不无道理。
互联网社会大繁荣与大解构并存
尽管如此,对于普通网友而言,多数人还是本能地关注这样一个小人物,并且发出自己的祝福,“这些祝福很廉价,也被惯以爱心消费”,作业本也曾在其微博中如此表示。随着网民基数的提升,社交平台发展,信息流动加速,互联网上的爱心阈值下降,不经意间的某此发言,一张照片或一个人物,都可能通过类似语录、网络体的形式,成为网民集体创作的素材。
在这样一种特殊、矛盾的心理背景下,构成了网民对类似网络公益事件的纠结心态。互联网上批量生产的“键盘上的爱心”,尽管有其新意,但善意与娱乐,爱心和虚伪,各种诉求泥沙俱下。“键盘上的爱心”很廉价,屏幕前的人很敏感,因为廉价,所以热心;因为敏感,所以受伤。“罗若晴事件”见证的是一个大繁荣与大解构并存的互联网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网络菜鸟和IT精英,草根与高富帅,屌丝与公共知识分子,屹立于庙堂之高或者混迹于江湖之远,以及秉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乡愿与犬儒等不同姿态的人,共同构筑了互联网世界。而在网络之外,权威逐渐消解,政府面临公信力缺失,民间质疑成灾,官民之间信任缺失。而在现实生活中,经历反复的被忽悠、被欺骗之后,人与人之间竖起由阴谋论筑就的高墙,亚细亚式的社会结构、思维模式仍然是主流。
“鲁若晴事件”之后,包括那些以质疑为业的人们,也在感叹这个社会质疑成灾,彼此缺乏互信。无论真相如何,这起事件已成经典,它提供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质疑的尺度和技巧问题。所有的阴谋论和假想敌,若想“转正”,都需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一个热衷质疑的社会可能是民主的社会,也可能是一个“普力夺”(政治制度化程度低)的社会,中国既要致力于民主化转型,还要防止陷入“普力夺”陷阱。
呼唤互联网“科学的民意”
“鲁若晴事件”之后,包括那些以质疑为业的人们,也在感叹这个社会质疑成灾,社会缺乏互信。无论真相如何,这起事件已成经典,它提供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质疑的尺度与技巧问题。所有的阴谋论和假想敌,若想“转正”,都需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待阳光少女是如此,对待官员、政府也是这样,鼠标可能产生正义感,网络能聚集民意,但是光有民意不够,社会更需要“科学的民意”。
无论是质疑炒作,还是担心被利用而又不情愿相信被利用的忧虑,都在表明,信任是人们的普遍追求。罗若晴被质疑为炒作后,有网友如此表示:这个社会需要温情,这个社会有太多谎言,才会有人去揣测这又是一个谎言,才会让人们相信这种揣测也有存在的可能,这个社会让人们心都生病了。从更为开阔的角度看,期待信任,不仅因为它背后的安全感与高贵价值,还因为它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著名学者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所揭示的那样,一个高信任的社会,不仅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社交成本低廉,也将促进经济的高效发展。
- 【舆情分析】网络营销光有知名度还不够 2012/06/08
- 【舆情分析】“最美女教师”是最好的德育教材 2012/06/13
- 618电商大战:行业迷茫 市场光明 2012/06/25
- 【舆情分析】湖南教育厅应该如何对话崔永元 2012/06/18
- 论网格技术在电子商务模式中的应用 2012/06/13
- 关于物流企业整合战略思考分析 2012/06/19
- 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策略研究 2012/06/12
- 浅谈子商务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规制 201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