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电商新闻 > 正文
    
电商都是“活雷锋”
2012-08-15 20:06:32 来源:优米网
在原材料价格坚挺、劳动力成本高涨、货币超发的今天,还有什么能帮助中国消费者全面或部分对抗通胀?答案是:电商。

最近数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呈现出一种“另类”商业模式:通过降价抢占市场,消耗投资人的钱,然后用市场规模获取新一轮融资。业务本身不赚钱,但只要能从风投市场圈到钱,游戏就可以持续。

这种模式对传统销售业造成巨大冲击。家电销售巨头苏宁电器被迫转型,其副董事长孙为民愤而将此模式指斥为“传销”,称之为“不正常”。

作为某种回应,电商新贵京东商城昨日打出了“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的口号,为赔本赚吆喝贡献了又一实例。

多少受此影响,苏宁电器股价暴跌,距一个月前完成的定增价格腰斩有余,参与定增的张近东、弘毅投资均遭巨亏。国美电器亦受牵连,股价同样暴跌。

对于消费者来说,电商都是活雷锋。它们烧着PE、VC的钱,其中不乏海外资金,惠及中国消费者。像京东商城就有老虎基金、红杉、KPCB等外资机构;而当当网在美国上市,等于圈美元来中国烧。一位业内人士估算,2011年电商大约“补贴”了中国消费者一两百亿元。

对于投资者来说,电商则是价值毁灭者。

业内笑称,对于PE来说,电商的意思是“垫钱给商家”。为了应付资本的压力,电商行业还出现造假行为。当当网CEO李国庆称,目前电商“流量造假、毛利率造假和费用造假盛行”,电子商务的销售额有两三成被商家、供应商回购。

资本都是逐利的。它们觊觎着市场秩序稳定之后的寡头垄断格局。但在数年内,这一格局还不太会出现,消费者仍可享受一段时间的价格战。CPI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

即便市场秩序稳定了,电商的盈利前景也未见佳。全球电商鼻祖亚马逊,净利润不到1%,其中大部分还来自云计算服务,主业基本无利可图。

电商并不是心甘情愿做慈善家的。由于消费者转换成本太低,很难建立品牌忠诚度,电商天然就是价格战的参与者。以至于中国另一家电商巨头乐淘网CEO毕胜2011年底演讲称,“电子商务就是个骗局”。

传统零售企业的价值也被电商毁坏了。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对价格敏感的产品,其受到的毁坏程度就更高。家电、图书等产品因此成为电商启动价格战的常规选择。

A股市场的投资者,则需留意各行业受电商冲击的程度。诸如百货超市、贸易、服装等行业,都成为电商冲击波下的受害者。甚至红酒也被殃及。近日张裕爆出“农药超标门”,股价大跌。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在此之前,张裕的股价走势也远弱于白酒类。其原因就在于,电商进军红酒之后,张裕与进口红酒相比,性价比并不占优。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商业诚信更是交易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批又一批的企业依靠电子商务获得了可观的利益。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诚信问题成为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桎梏。

BCP信用投诉中心的数据显示,经过第三方的BCP信用认证的网站投诉量过去6个月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解决满意度率近100%;调查显示,65%消费者的优先选择有第三方认证监督的网站购物。对于网站看似被第三方机构监管,其实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透明宣传。

相关文章